近日,印度斯坦航空董事长苏尼尔证实,该公司已决定在印度国产的“光辉”系列战机上集成欧洲“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以使该机获得与携带霹雳-15E空空导弹的巴基斯坦歼-10CE和枭龙block3对抗的能力。
“光辉”从1983年立项至今,已经折腾了40年。2015年才开始勉强交付部队,原本的目标是替换老旧的米格-21,还想借着这个项目搭建印度自己的国产航空体系。可谁能想到,它刚服役就跟不上主流水平了——现在各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早就普及了超视距作战能力,“光辉”要是再不升级武器系统,别说争夺制空权,恐怕连自保都费劲。
而且印度一直想在南亚当“空中霸主”,可现在手里的“阵风”战机数量太少,根本撑不起大规模的区域威慑。所以,所以把“流星”导弹集成到数量更多的“光辉”上,既能让区域威慑的架子立起来,又能给国内军工贴层“自主研发有进展”的标签,算是一举两得的算盘。
早期型号的“光辉”战机,只配备了俄制R-73近距空空导弹,最大射程才20公里,只能靠战机近距离狗斗,完全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后来改进的MK-1版本换成了以色列的“德比”中距弹,射程勉强到50公里,算是有了超视距打击的雏形,但跟现在主流的远程导弹比,差距还是很大。
就算是目前最先进的MK-1A版本,能兼容的导弹也没好到哪儿去。俄制的R-77射程也就80公里,印度自己吹了好多年的“阿斯特拉MK-1”导弹,实际射程刚过100公里,而且性能极不稳定,可靠性堪忧,印度空军自己都不敢大量使用。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急着给“光辉”升级,弥补超视距作战能力弱的短板,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一旦真能把“流星”导弹集成上去,对“光辉”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提升。
理论上,光辉战机获得了射程150公里的远程空空导弹,在遇到挂载了霹雳-15E的巴基斯坦歼-10CE时,不再需要落荒而逃。
图注:欧洲“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
不过理论归理论,现实中,流星导弹的这个150公里射程其实是有很大的条件限制的。由于它使用的是冲压发动机,需要保证足够的进气才能使发动机稳定工作。所以该弹就没办法使用高抛弹道来扩展射程,因为大迎角爬高会影响进气道的进气效率,而且高空大气稀薄,也会导致其进气不足。
不过高度太低,又会导致其飞行阻力大,因为它比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空空导弹多了个进气道,高速飞行会产生极大的阻力和发热,一旦动力段结束,其速度衰减就会特别快,也会影响射程。
所以它的这个150公里射程其实是需要在特定高度,以特定速度打出来的。该弹本身就是为了适配台风战机研制的,它其实只有台风战机以1.5马赫速度,在特定高度才能打出150公里的射程。
而且目标还不能做大的机动,因为一旦目标机动,流星导弹也需要跟着机动,而一旦动作较大,又会影响其发动机进气效率,导致熄火或者发动机喘振。
所以流星导弹的使用限制其实非常大,而这也是中美俄等国都不发展冲压动力空空导弹的原因。
在实战中,流星导弹的最佳发射条件其实很难达到,所以它的实际射程要打很大的折扣。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流星”导弹是英国、法国、德国等六国联合搞的,出口得这几个国家一致同意,不是欧洲导弹集团一家说了就算。
早在2018年,欧洲导弹集团就明确说了,“流星”能跟印度国产的乌塔姆有源相控阵雷达集成,但不能碰以色列的EL/M-2052系统。可印度斯坦航空早就给不少MK-1A买了以色列雷达和电子战系统,这就等于给自己挖了个坑——要么拆了以色列雷达换不靠谱的国产货,要么就别想用“流星”。
至于国产的乌塔姆雷达,看着参数还行,100公里外能跟踪50个目标,但实际测试中问题一大堆,印度空军自己都没信心,之前还放弃在新批次“光辉”上用它,现在为了“流星”回头用,纯属拆东墙补西墙。
而且就算六国点头同意了,集成这关也很难啃。一方面是气动兼容问题,“光辉”是单发轻型战机,最大起飞重量才13.5吨,“流星”导弹自重超过190公斤,挂在机翼下会改变战机的气动布局,得重新做风洞测试,调整飞控系统。
而印度的飞控系统本来就不算靠谱,早期“光辉”的飞控和雷达还出过信号延迟问题,现在加了重型导弹,搞不好会出现操控不稳定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航电系统的融合,导弹要靠雷达引导、火控系统锁定,“光辉”的航电是“万国牌”,现在要插进新的导弹系统,数据接口根本不通用,得重新修改软件。而欧洲导弹集团不可能把核心代码给印度,只能派专家现场指导,这不仅要花大价钱,周期还得拖个三五年,太漫长了。
说到底,印度想靠“流星”导弹给“光辉”续命,本质上是国产军工能力不足的无奈之举。40年磨不出一款合格战机,只能靠拼攒国外部件、嫁接国外导弹来撑场面,就算真成了,也只是给落后装备披上一层先进外衣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