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Quora论坛上的一个提问特别有意思,有美国网友直言:“中国明知道美国可能赖掉美债,为啥还留着这么多?”
咱们先摆两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8月,美国国债总额已经冲到了37.2万亿美元,比上个月又多了1800亿,相当于每天都在新增近60亿美元债务。
而中国这边,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持有美债7532亿美元,比5月再减31亿,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4次减持。
一边是美国债务“越滚越厚”,一边是中国持续“减仓”,但为啥还没清仓?这事儿得从根上捋,不是一句“怕不怕赖账”能说清的。
不是“愿意买”,是当年“没得选”
很多人觉得中国当年买美债是“主动挑的”,其实倒不如说,是当时的全球经济格局里,没比美债更合适的“美元去处”。
咱们回忆下2000年之后的情况:中国加入WTO,工厂开得遍地都是,玩具、衣服、电子产品一批批往美国运,每年赚回的美元数以千亿计。

这些美元不能揣在手里——那会儿美元是全球唯一硬通货,但拿着现金会贬值,买其他国家的资产要么规模不够(比如欧洲债券市场容不下这么多钱),要么风险太高(比如新兴市场的股票波动太大)。
再看当时的美债,简直是“刚需配置”。
美国经济在2000年代初还是全球龙头,美元在贸易结算里占比超60%,美债背后是美国政府的信用背书,当时还没人敢想“美国会赖账”。
更关键的是,美债流动性好到“随时能变现”——比如中国企业要从国外买原材料,需要美元,抛一部分美债当天就能拿到钱,这一点在当时没有任何资产能替代。
还有个隐性原因:那会儿中美贸易顺差太大,美国总拿这事儿说事儿,买美债相当于把赚的美元又“借”回美国,让美国有能力继续买中国货,两边的贸易才能接着做。
说白了,不是中国“想当债主”,是当年要保住出口、管好外汇,美债是唯一能扛住这么大资金量的“安全筐”。
美国自己把“信用牌”打烂了
现在中国减持美债,不是“突然变卦”,是美国这些年一步步把美债的“安全标签”撕了。
最关键的转折点是2022年冻结俄罗斯资产——当时美国一句话,就把俄罗斯央行存在美国的3000多亿外汇储备(包含美债)冻了,理由是“制裁”。
这一下彻底打破了“美债是中立资产”的说法:原来美债还能当“政治工具”,只要美国想,就能把其他国家的“存款”锁了。
这之后,全球各国都开始慌了,纷纷琢磨“手里的美债会不会哪天也被冻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的债务“无底洞”。2020年之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印钱、发债没停过,债务从27万亿涨到37万亿只用了5年。
现在美国政府每年要还的利息就有1.3万亿美元,比军费还多——这钱怎么来?只能再发新债还旧债。
2025年7月,美国财政部发了一批10年期美债,结果认购率比去年降了15%,很多国家都在犹豫。
这就像一个人不停借钱还利息,最后没人愿意再借给他,违约风险自然就上来了。
中国看在眼里,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增持”,反而要慢慢减,避免哪天美国真的“还不上钱”,自己的资产缩水。
减持不是“抛售”,是“换篮子”
很多人误解中国减持美债是“要搞垮美国债市”,其实中国的操作特别“稳”,核心是“把鸡蛋从美债这个篮子,分到其他篮子里”。
先看减持节奏:2025年1-6月,中国每月减持幅度都在30-200亿之间,没有一次“大甩卖”。
为啥?因为美债市场太大,中国一抛多了,不仅自己的资产会贬值,还会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最后得不偿失。
所以中国选择“慢慢减”,让日本、欧洲这些国家接盘,比如2025年6月,日本就增持了120亿美债,正好补上中国减持的缺口,市场没出乱子。
再看中国把钱挪到哪去了:一是买黄金,截至2025年6月,中国黄金储备已经到了2150吨,比2020年多了400多吨,黄金是“硬通货”,不怕美国搞制裁。
二是推人民币结算,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买石油用人民币,和东盟国家做贸易也用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里占比已经到了5.8%,比2020年翻了3倍。
三是投其他国家的债券,比如巴西、印度的国债,虽然收益不如美债,但能分散风险,还能帮着拓展和这些国家的合作。
说白了,中国不是“不想要美元资产”,是不想只靠美债,要把外汇储备变得“更安全、更多元”。
现在还持有7500亿,是“留一手”
有人问:既然美债风险这么大,中国为啥不干脆清仓?这里面有三个现实原因。
第一,中美贸易还在做,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还是赚了2300亿美元,这些美元总得有地方放,完全不持美债,短期内找不到其他能承接这么多资金的资产。

第二,“留着筹码”,中国手里的7500亿美债,虽然占美国债务总额不到2%,但关键时刻能影响市场信心,比如美国要是再搞贸易摩擦,中国减持一点美债,就能给美国政府施压。
第三,顾全全球经济,如果中国突然清仓美债,美债价格会暴跌,其他持有美债的国家(比如日本有1.1万亿)会跟着受损,全球金融市场会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会这么做。
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中国要不要买美债”,而是“全球要不要依赖美元”。
美国靠发债过日子的模式越来越难持续,2025年已有28个国家宣布“减少美元结算”,人民币、欧元、甚至印度卢比都开始在局部贸易里用起来。
中国持有美债的变化,本质上是全球货币体系从“美元一家独大”向“多极发展”的缩影,中国不再需要靠美债来管外汇,美国也不能再靠发债来“薅全球羊毛”。
未来中国会怎么处理美债?大概率是“慢慢减、不清仓”,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外汇储备里的“非美资产”越来越多。
至于美国网友担心的“中国明知不还还买”,其实是没看清:中国现在持有的美债,早已不是“投资”,而是“过渡阶段的必要配置”,等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再稳一点,美债在外汇储备里的占比,只会越来越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