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档,《刺杀小说家》靠华语顶尖视效火了一把,口碑票房都不错,大家对续集期待值直接拉满。

结果《刺杀小说家2》一上映,直接从“期待之作”摔成“全方位溃败”,说它不好看都算客气,简直是把商业电影的毛病全凑齐了。

视效:砸钱炫技却没审美,华丽外壳里全是“塑料感”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前作的视效之所以让人记住,不只是因为花钱多、技术新,更因为它贴合故事。

比如异世界的场景,既奇幻又能烘托剧情,观众看的时候不会觉得“这只是在秀特效”。

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是华语视效的新高度,也难怪大家会对续集的视效抱有期待。

可《刺杀小说家2》的视效完全跑偏了,异世界搞得像一锅稠得化不开的数字颜料,细节倒是清楚,但看着特别假,一点生命力没有。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这感觉就像某些3A游戏的过场动画,为了高清而高清,光打得晃眼,角色看着跟塑料做的似的,越看越累。

花了大价钱搞技术,最后弄出这么个“审美灾难”,真的有点浪费。

更关键的是,这些视效跟故事一点不搭。

你看《流浪地球2》的太空电梯、月球爆炸,每段视效都在推进剧情,还能带动情绪。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但《刺杀小说家2》的视效就是孤立的“炫技片段”,不管剧情需不需要,先把特效堆上去再说。

如此看来,这样的视效不仅没帮上忙,反而让故事显得更空洞了。

本来想夸夸它的工业水平,后来发现光有技术没审美,就像给蛋糕涂了层厚厚的糖霜,看着华丽,吃着齁得慌,根本没味道。

人物与剧情:角色全成“工具人”,逻辑乱得像一团麻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影片想给反派“赤发鬼”加深度,这点想法是好的,但执行得太差。

全靠零散的闪回和尴尬的台词撑着,角色行为前后矛盾,说是“内心挣扎”,倒不如说是剧本为了反转硬改的。

很显然,这样的塑造不仅没让“赤发鬼”变立体,反而把前作的戏剧冲突给毁了,前作里关宁的复仇多有张力,现在看跟闹误会似的,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主角路空文更惨,直接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他的自我怀疑、创作低谷,看着特别假,完全没让人共情。

本来他的小说《弑神》在前作里还有点“精神世界象征”的意思,到了续集,直接变成网游奇幻世界,里面的角色全是功能性NPC,路空文自己倒像个“服务器后台”,只负责按流程走。

最讽刺的是那个场景,小说里的角色对着路空文喊“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看到这我都笑了,因为电影里的角色和路空文,全是扁平的符号,连“活生生”的边都挨不上。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这句话哪是角色的宣言,分明是电影自己的“哀鸣”,想讲点深刻的,结果能力跟不上,只能闹笑话。

《刺杀小说家2》的问题还不止这些,它的创作逻辑根本就是错的。

整部电影像产品经理按“需求文档”拼出来的,什么“顶级视效”“明星卡司”“反派弧光”“团队冒险”,把市场上流行的元素全堆进去,就想讨好观众。

可这样拼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电影,就是个“快消品”,看完就忘,一点回味都没有。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它还学漫威的“插科打诨”,在严肃场景里硬加搞笑片段。

比如最终决战的时候,路空文秘技出问题,带着大家穿梭到现实里的发布会,还有导演客串。

漫威自己现在都少用这招了,因为观众早看腻了。

《刺杀小说家2》还把这当宝贝学,既不贴合东方奇幻的基调,又显得特别滞后,真的没必要。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本来前作聚焦的是个人挣扎,续集硬改成“团队冒险”,把原作的独特性全丢了。

毫无疑问,这样的改动不是进步,是倒退,就像好好的一碗面,非要往里面加各种调料,最后弄得不伦不类,连原本的味道都没了。

总的来说,《刺杀小说家2》的溃败不是偶然。

它既没做好视效与故事的结合,又搞砸了人物和剧情,还在用落后的创作逻辑“凑电影”。

《刺杀小说家2》:模仿漫威却画虎类犬,续集为何沦为残羹?

它用华丽外壳和明星当诱饵,最后端给观众的却是“残羹冷炙”。

更让人无奈的是,它还“成功刺杀”了电影本身,用票房证明,就算内容不行,只要堆够元素,照样能赚钱。

希望行业能从这部电影里吸取教训,别再把观众当傻子。

商业电影不是“元素堆砌”的游戏,只有把故事讲好、把人物立住,才能真正留住观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