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次否认出兵乌克兰维和,西方无论试探多少次,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答案。
德媒《世界报》不久前援引一位所谓“欧盟高级外交官”的话称,中方私下曾表示,中国愿意参与在乌克兰有可能的“国际维和部队”。
【德媒《世界报》今年两次报道同样的新闻】
这些“欧盟高级外交官”还表示,中方向欧盟方面强调,中国只有在“维和部队根据联合国授权部署”的情况下才愿意这样做。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有关报道不属实,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实际上,早在今年三月就有过类似的报道:同样来自德媒《世界报》,然后同样被中方迅速否认。
不同的是,这次《世界报》若有其事地加了一个“中国或将考虑在联合国框架下参与维和”的细节——看似很符合中方的行事方式,但实际上还是假新闻。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有关报道不属实】
透过现象看本质。德媒《世界报》两次主动编造同样的假新闻,旧闻复刻,与其说是为了流量的“博人眼球”,更像是有针对性的“态度测试”——测试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是否可能会担任一个更主动的军事或安全角色。
俄乌冲突已进入长期化、消耗化阶段。欧洲在援乌方面成本越来越高,无论是军费、财政还是政治资源,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能让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接盘”,哪怕只是战后的维和,都能减轻欧洲方面的压力。
今年3月,由英国、法国牵头,欧洲多国成立了“自愿联盟”,加入该联盟的国家承诺,将在战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
尽管目前有3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自愿联盟”,但由于缺乏美国的支持,加上大多数国家实际上派不了多少人,所以该联盟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今年3月,由英国、法国牵头,欧洲多国成立了“自愿联盟”】
言归正传。其实俄罗斯这边,似乎也希望中方在战后向乌克兰派出维和部队,避免“乌克兰土地上只有西方维和部队”的窘境,维持力量平衡。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上周三表示,俄罗斯支持为乌克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但莫斯科不会同意在没有俄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集体安全保障的谈判。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能够平等地参与其中,俄方将接受相关方案。
而早在3月初美俄刚刚恢复接触的时候,就有克里姆林宫的知情人士透露,普京明确反对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但对中国等其他非西方国家的派遣持开放态度。
俄罗斯和欧盟都有自己的理由让中方“入局”,而这种趋势越是强烈,中方就越有必要第一时间进行辟谣。这不是简单的“打假”,而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
【知情人士表示,普京明确反对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
一旦承认“愿意派兵维和”,就意味着中国要在乌克兰问题上承担更大的外交风险。即便是中立的维和,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各方的政治利用,甚至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误判。
与其说中方否认“派出维和部队”,不如说中方通过坚决否认的方式,在“特普会”刚刚结束,普京即将访华的关键时间节点上,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角色:调停者、人道主义援助者,以及战后重建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三种角色都是“非军事化”的:中国目前只承诺愿在经济、外交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会提前许诺承担高风险、充满不确定性的维和任务。
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中方完全有能力向乌克兰派出维和部队,只是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中方完全有能力向乌克兰派出维和部队,只是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早在2023年10月,中国外交部就提到过一个数字:中国从1990年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算起,三十多年间已经累计派出了五万多人次,维和部队的足迹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里,中国是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也是执行任务最出色的国家——关于这一点,外界基本上没有异议。
所以如果单纯谈“有没有能力搞维和”,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中国的经验和专业性都摆在那里。问题在于,愿不愿意派、什么时候派、派到哪里去,这跟“能不能”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未来真的走到俄乌谈判那一步,外界希望中国出现在维和部队里,那必然要跟中方坐下来仔细谈,怎么安排、派多少人、跟谁一块去,这些都得谈清楚。
但话说回来,现在乌克兰战场依然炮火连天,俄乌停火依然遥遥无期,维和更是无从谈起。简言之,讨论“中国是否会派遣维和部队去乌克兰”的时机尚不成熟。
什么时候时机才算成熟?俄乌双方停火了,而且就维和部队的问题各方达成一致了,也得到联合国授权了——届时才是讨论是否需要中方出手的时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