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唐高宗李治刚坐上皇位,日本那边就派了个叫高向玄理的人带着使团来,说是贺新帝即位,结果贡单里没什么奇珍异宝,倒写着“献美女二人”。
这俩美女还是日本宗室公主,按后世笔记的说法,叫大原姬和坂上姬,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
本来这事儿在当时不算新鲜,突厥、龟兹这些地方都送过美女给唐朝,可谁能想到,就因为一晚上的事,这俩公主直接被锁进铁笼了,还是平时关异域贡狮的那种。
日本当时这么干,也是有自己的难处,他们刚在645年搞完“大化改新”,旧的制度废了,新的还没立稳,急需找个强国当模板,放眼整个东亚,也就唐朝有这资格。
所以孝德天皇才选了高向玄理,这人早年跟着遣隋使在长安待了快三十年,算个“中国通”,指望他能靠这俩公主敲开唐朝的门,求点历法、律令,还有纺织冶铁的技术。
为了让公主能讨李治喜欢,日本还专门让她俩在京里学了半年“唐化”,长安口音、七盘舞、隶书字都练了,连步摇插哪儿都教了。
可偏偏没改她们本土的“嫁夜之妆”,现在回头看,这步棋走得是真漏算。
拂晓惊驾:“大和妆”咋就成了“魃魅妆”?
使团六月到长安,七月初一李治在麟德殿设宴请他们,酒喝到差不多,高向玄理就把俩公主献了出去。
按《册府元龟》里的记载,李治一开始还挺喜欢,说她们长得好看,让人带去梳洗,晚上还让她们侍寝了,这前半段完全是“番邦献美”的常规剧情,转折出在第二天早上。
唐代宫里有规矩,妃嫔侍寝后得在五更前走,可这俩公主没走,反而在帐子里盛妆等着。
李治宿醉刚醒,一睁眼就看见俩“怪人”:脸涂得比墙还白,原来的眉毛剃光了,就用炭灰画了两道弯月似的细眉,嘴唇涂得通红像刚咬过血,最吓人的是一嘴黑牙。
后来才知道,这是日本飞鸟时代贵族女子的成年标志,说是显贞洁,当时帐子里光线暗,再加上那妆容,李治直接吓得大叫“有魃魅”,旁边内侍冲进来,二话不说就把俩公主拖下床,锁进铁笼了。
换谁在那种状态下看到这妆容,都得吓一跳,李治平时见的唐朝美女,都是丰颊秀眉、樱唇小腰的样子,这俩公主的“大和妆”跟他的审美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消息传出去,朝堂上都炸了,高向玄理在驿馆里估计也睡不着,绕着柱子转圈圈,要是被定了“用妖术迷惑君主”的罪,他脑袋保不住事小,日本想跟唐朝学东西的计划也得黄。
危机公关:一篇《释妆疏》救了遣唐计划?
第二天下午,李治召大臣们开会,宰相于志宁先开口,说外邦人不懂咱们的规矩,可能是风土不一样才闹了误会,建议交给大理寺查清楚。
这话算给事件留了个台阶,高向玄理赶紧抓住机会,上表认错,还附了篇《释妆疏》,一条一条解释日本妆容的意思:白面是说冰清玉洁,黑齿是表贞洁,不是什么妖术。
为了让李治信,高向玄理还请尚仪局的女官现场演示怎么画“和妆”,用米粉调水敷面,用松烟代替眉毛,拿醋泡过的铁片染牙齿。
李治看完,估计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才明白是审美差搞出来的乌龙,但皇帝的面子不能丢啊,直接放了公主,等于承认自己昨天失态,一直关着,又怕得罪日本。
最后想了个折中办法:俩公主还住在禁苑里,但封号降成了七品“御息女”,跟才人之位差不多,还专门设了个“和妆局”,让尚仪、尚服教她们改妆容换衣服,半年内不许再靠近李治。
高向玄理也算没白折腾,最后拿到了《永徽律》的抄本和蚕桑种子,第二年正月就带着使团回日本了,这事表面上算完了,可里面藏的门道其实不少。
这不是简单的妆容误会,七世纪的唐朝,不光往外送丝绸瓷器,还管着东亚的审美标准,你想跟唐朝打交道,就得按唐朝的来,衣服、礼仪、连长相打扮都得靠齐。
日本本来是想拿公主当“投名状”,却忘了把最能代表本土文化的“嫁夜之妆”改了,俩公主以“被观看者”的身份进了宫,却还按着自己的审美来展示,这在李治眼里,就是挑战唐朝的权威。
他把公主锁进铁笼,说白了就是用强硬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什么是美,得我说了算。
后来这俩公主的日子也不好过,被安排在掖庭西院的承晖殿学唐语、唐琴、唐舞,永徽五年,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大赦后宫,她俩才算从“和妆局”里出来,可还是不能回日本。
日本后来又派了两次使团来要,第一次遇上风浪没过来,第二次唐朝直接说“俩公主早就死了”,到底是真死了还是一直被软禁,到现在也没个准话。
不过这事也给两边提了醒,日本后来慢慢改了女妆,剃眉的习惯没了,黑齿只在贵族结婚时用,铅粉也换成了淡红色,往唐朝审美靠了不少。
但在律令、佛教这些制度上,又没完全照搬,还保留了假名、神道、和歌,算是守住了自己的文化根,“和魂汉才”的底子,说不定就是从这时候慢慢明确的。
唐朝这边也改了规矩,后来再有人送异域美女来,内廷专门加了“译语”“释仪”两个部门,先教这些女子学唐朝的习俗礼仪,确定符合审美了,才让她们靠近皇帝。
等于说,俩日本公主用被锁铁笼的代价,给后来的异域贡女立了个“入宫安检”的规矩。
本来想这就是个有趣的宫廷小插曲,后来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美这东西,从来都不是自己说了算,背后总跟着权力。
唐朝强,就能定义什么是美,日本想学习,就得在审美上妥协,却又偷偷守住自己的文化。
现在回头看这事儿,不用光可怜俩公主,更该明白:不同文化碰到一起,难免有误会,但真正的交流,不是一方跟着另一方走,而是搞懂差异在哪儿,找到自己该守的东西,这道理,放在现在也一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