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37岁23万启动资金,400天奋战研发出中国第一条电机装配线; 66岁豪掷28亿收购一家“不相关”企业,被质疑“豪赌”;如今,这家公司手握全球AI命脉,市值狂飙1600多亿,连英伟达都依赖它的技术——山东老人王伟修,如何用一次关键选择,改写中国光通信产业命运?


1987年,山东龙口一间旧厂房里,37岁的专科生王伟修攥着借来的23万元,带着团队啃冷馒头、熬通宵。400天后,中国首条洗衣机电机自动化生产线在此诞生,终结了欧美垄断神话。


28年后,这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66岁老匠人,竟押上毕生身家收购一家"陌生"的光模块企业。业内哗然:“老企业家被海归博士忽悠了!”


谁曾想,这场“豪赌”竟撬动全球算力格局——他缔造的1600多亿商业帝国,如今掌控着英伟达GPU的"光之血脉",单颗芯片必须装载6-8枚其生产的800G光模块。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当ChatGPT掀起AI海啸,中际旭创的硅光芯片如利剑出鞘,让中国技术照亮北美数据中心。从草根工程师到光通信教父,王伟修用半生诠释:真正的破局者,永远在颠覆自己的路上。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从电机空白到光模块巅峰:一个技术偏执狂的破局


1987年,37岁的王伟修面对中国电机绕组装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困境,带领团队用400天攻克技术壁垒,研发出首条洗衣机电机自动化生产线,


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一,一举填补国内空白。这一“硬骨头”战役,为他赢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更埋下“技术自主”的执念种子。


2012年,中际装备成功登陆创业板,却陷入增长停滞:净利润连续4年下滑,2015年净利润仅559万元,扣非后甚至低至45万元。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彼时王伟修已66岁,摆在面前的选择残酷而清晰——要么固守萎缩,要么豪赌未来。


28亿“豪赌”光通信:两个男人的惺惺相惜


2016年,王伟修盯上由清华海归博士刘圣创立的苏州旭创。这家公司手握谷歌、亚马逊订单,却因资本退出压力寻求上市。


王伟修力排众议,以28亿元收购,将中际装备更名为中际旭创。值得一提的是,收购后王伟修做出更惊人决定:让出经营权。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技术出身的刘圣任总裁,主导研发与运营;王伟修仅保留实控权,2023年更将董事长之位正式交给刘圣,自任名誉董事长。


王伟修谈放权逻辑“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我主要在某些方面把把舵。”在刘圣带领下,中际旭创聚焦高端光模块:


2018年首发400G QSFP-DD光模块,性能全球领先;2020年推出全球首个800G可插拔光模块,颠覆行业标准;


2023年量产1.6T硅光模块,适配英伟达4纳米GPU。至2024年,公司400G光模块全球市占率达50%,稳居世界第一。


AI风口上的核爆级增长:英伟达也离不开它


2023年ChatGPT引爆AI竞赛,中际旭创成为英伟达GPU光模块核心供应商。一颗英伟达GPU需6-8颗光模块,公司800G产品批量出货,推动业绩爆发:


2023年净利润21.74亿元,同比增77.58%; 2024年Q1单季净利10.09亿元,暴涨303.84%; 2025年Q1:营收66.74亿元,市值突破1600亿[citation:13][citation:15]。


伴随股价从2023年3月的22.65元飙至2024年6月的138.3元,王伟修父子持股市值达194亿元,较一年前暴增162亿。2025年,二人以200亿财富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90位。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新质生产力样本:技术护城河如何筑成?


首先是研发黑洞,中际旭创每年砸10亿死磕技术:硅光芯片全自研,打破美国垄断2024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占营收5%;泰国工厂投产,高端模块月产能50万只。


其二是客户壁垒,绑定全球科技巨头:海外营收占比84.65%,客户包括谷歌、亚马逊、英伟达,其中英伟达占订单36%。


其三是政策加持,新质生产力标杆:2025年1月,广东省长王伟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会议上,点名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中际旭创的“光芯片自研+高端制造”模式成为政企研学范本。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下一个赌注:激光雷达再造增长极


面对光模块技术迭代风险,中际旭创再次押注未来:如2023年6月斥资3亿控股重庆君歌电子,切入车载激光雷达赛道;


王伟修的布局逻辑,即复用光模块光电封装技术,切入ADAS蓝海;市场预测2027年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将达530万台。


在小编看来,王伟修的成功密码,藏于两次关键抉择:其一是赛道选择,他从填补电机空白,到押注光通信,始终锚定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二是权力选择,他收购苏州旭创后大胆放权,让科学家刘圣主导技术革命。


他37岁23万创业,押注“光”赛道,终成英伟达“御用”市值1600亿


结语:王伟修用37年书写了一部中国制造的突围史诗:从23万起步填补电机空白,到66岁豪赌“追光”终成全球龙头。


他的成功不仅是财富的跃迁,更印证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以技术自主为矛,以人才信任为盾,在时代风口上敢于重构边界。


当中国企业家放下“全盘掌控”的执念,将舞台交给科学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方能真正点燃创新的核聚变。中际旭创的1600亿市值,正是对这份远见与胸怀的最高嘉奖。


亲爱的老铁们:若你是66岁的王伟修,会押注28亿收购陌生领域公司吗?企业家主动交棒科学家,是趋势还是特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