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金价涨疯了 商家补货时为何犹豫不决

文|周淇然

这个黄金周,迎来黄金价格的历史性冲高,轻松突破历史心理关口。然而,与金价曲线图上那条昂扬向上的红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金店和批发商仓库里异常冷静的库存。一面是消费者在柜台前争相抢购,一面是商家在补货时犹豫不决——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与集体焦虑?

金价涨疯了 商家补货时为何犹豫不决

一、牛市表象:金价冲高的三重驱动

2025年黄金周的黄金市场呈现“量价背离”奇观: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于10月2日创下3923.3美元/盎司的历史纪录,伦敦金现同步突破3896.6美元/盎司,国内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足金首饰报价稳定在1129元/克高位。此轮上涨源于三重合力:

政策预期催化:市场预测10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超90%,年内仍有1-2次降息空间,美元走弱直接抬升黄金资产吸引力;

避险情绪升温:美国政府停摆、中东局势升级与欧洲关税战等事件,使黄金的“安全垫”属性凸显;

情绪自我强化:机构与散户一致看多形成“追涨效应”,推动金价脱离基本面单边上行。

金价涨疯了 商家补货时为何犹豫不决

二、囤货慎行:商家的三重现实约束

与市场狂热形成反差的是商家的谨慎姿态。深圳水贝市场多数商户采用“卖多少补多少”的零库存策略,济南某金店大股东直言“优先保现金流而非追溢价”,根源在于三重风险敞口:

价格波动的致命风险。黄金定价已呈现“情绪主导”特征,汇管信息研究院赵庆明指出,当前上涨存在“击鼓传花”隐患——获利盘随时可能离场引发回调。历史数据显示,2024年黄金周金价曾从480元/克暴跌至450元/克,高位囤货商家损失惨重。按当前1129元/克的进货价计算,若金价回调10%,10公斤库存将蒸发11.29万元,远超金饰10%-20%的毛利率。

消费端的需求坍塌。高金价已显著抑制购买力:2024年二季度中国金饰需求跌至86吨,创2009年同期最低,上半年消费同比下滑18%。黄金周实地走访显示,广州核心商圈金店客流量减少三成,非婚庆刚需消费者普遍持币观望。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轻群体转向“1克小足金”等低客单价产品,进一步压缩商家盈利空间。

运营成本的刚性挤压。黄金流通的资金占用成本与实体运营成本形成双重压力:1公斤黄金原料需占用近90万元资金,若库存周期延长至3个月,仅利息成本就达数万元;同时,一线城市金店租金与人工成本较2024年上涨15%,而投资金条的利润率不足2%,难以覆盖成本增量。

金价涨疯了 商家补货时为何犹豫不决

三、行业进化:从囤货博弈到精细化运营

商家的谨慎实则是行业成熟的标志。面对市场变局,头部玩家已探索出新生存逻辑:

供应链轻量化:深圳水贝依托“即时补货”体系,商家无需储备大量现货,通过共享库存将周转效率提升40%;

产品结构转型:周大福等品牌加大“一口价”金饰与5G黄金推广,通过工艺溢价将毛利率提升至30%-40%,对冲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风险对冲工具应用:部分连锁品牌通过黄金T+D与期货合约锁定进货价,将价格波动风险控制在3%以内。

金价涨疯了 商家补货时为何犹豫不决

结语:理性回归下的市场启示

黄金周“价高不囤货”的悖论,本质是商家对“伪牛市”的清醒认知——当价格脱离消费基本面、依赖情绪驱动时,囤货已非盈利手段而是风险陷阱。这一现象也预示着黄金行业正从“资源博弈”转向“效率竞争”,唯有精准匹配需求、严控运营风险的商家,才能在金价周期中持续生存。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警惕“买涨不买跌”的非理性冲动,毕竟金饰的消费属性远大于投资价值。(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