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听劝了!2025款新朗逸通告内外焕新全面升级,网友:历代最美!
在紧凑型家轿的红海里,销量早已不是几千台的你追我赶,而是动辄月销三四万台的硬碰硬。比如在今年6月份,朗逸销量为2.8万台,还不及轩逸高出0.5万台。大型SUV可以靠情怀,小型电车可以靠补贴,紧凑级燃油轿车却只能靠真刀真枪的数据说话。所以,当网络评论区连续三个月刷屏“这是老款啊”“外观优化太小”“非得买9-10万大众建议速腾”时,上汽大众终于按下了重启键——2025款新朗逸来了!
现状描述:老款朗逸自2021年中期改款后,一直不走激进路线,而是主打均衡。问题在于,同级对手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轩逸在去年追加了1.6L+全新e-POWER混动,卡罗拉直接把TSS 3.0套件下放到10万元区间,而朗逸仍在售的1.5L MPI只有83 kW最大功率,用户自然质疑“外观只是小改”。销量被压制就是最直接的反馈。
问题分析:核心短板集中在两点——设计陈旧、动力落后。MQB A平台能耗表现确实稳定,但是市区油耗7.2 L/100 km的实测成绩,和轩逸的6.6 L/100 km拉开了差距;而8 s破百的思域不断用运动标签抢走年轻用户。如果朗逸还想守住“大众口碑+二手保值”这张王牌,就必须在设计与技术上同步换代。
解决方案:官方投资50亿元在长沙新建年产20万台的1.5 MPI项目,意味着动力总成彻底换血。新EA211 1.5L发动机压缩比提高到12.5:1,热效率达40%,WLTC综合油耗降至5.8 L/100 km;而针对性能取向的1.5T版本维持118 kW、250 N·m,0-100 km/h加速进入8.3 s区间,再配合7DCT湿式双离合,总算可以和思域1.5T一较高下。不得不说,大众这次已经拼尽全力了,也可以说彻底豁出去了!
产品力拆解:外观提供横幅格栅的普通版与点阵星空版两种选择,整车风格与帕萨特Pro同源。车长增加到4705 mm、轴距维持2688 mm,虽然尺寸不算大,可是车头压缩后,后排腿部空间净增18 mm,坐姿明显比现款舒展。值得一提的是,新朗逸把车顶与侧围模具全部重开,这笔成本在同级里并不多见。车尾依旧分体式尾灯,但灯腔采用84颗LED点阵布局,夜间辨识度一眼就能认出来。看到“小扰流板+大尺寸扩散器”组合就知道,大众终于愿意为朗逸增添点运动味。
内饰则是家族最新ID风格,中控双联屏尺寸扩大到12.9英寸+10.25英寸,分辨率达到1920×720;车机升级到MOS 4.0,支持CarPlay无线投射、车家互联,语音一次唤醒平均时延1.2 s。大量软皮包覆之外,主销车型增配L2级IQ.Drive,包含ACC Stop&Go、车道保持、并线辅助,实测在高速弯道半径180 m时可维持中央行驶,不输卡罗拉的T-Pilot。对“没有图就不要乱发文章”这句吐槽,厂家干脆在媒体沟通会上放出工程试装车实拍,质疑声瞬间哑火。
价格才是决定胜负的终极武器。参考现款终端普遍让利2万元的现象,新朗逸把官方起售价直接压到9.89万元,高功率1.5T顶配不超过13.99万元。这个区间已经可以和帝豪L Hi·Fli、秦PLUS DM-i正面竞争,而且在“三年或10万公里整车质保”基础上追加了“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把电池焦虑也顺带堵死。不排除后期再度现金直降的可能性,毕竟吉利、比亚迪的价格战一天都没停过。
最终评价:新朗逸依旧采用成熟的机械底盘,没有盲目去做混动,也没有跟风上纯电,而是用更高热效率的1.5MPI与动力更充沛的1.5T双线并行,整体策略显得务实。外观两套方案给了年轻用户选择权,内饰科技感的提升对标卡罗拉智电版,安全配置回击了轩逸超混的“全系无L2”槽点。可以说,2025款朗逸在设计、配置、成本三张牌上做到了极致平衡。至于“非得买9-10万大众建议速腾”这一建议,新朗逸用更低的门槛、更新的平台,把同价位速腾直接逼向合资A级+,留在原地的只剩自己与轩逸继续缠斗。
那么,面对起售价下探、技术全面升级的新朗逸,您觉得它能否把“千年老二”翻篇,甚至撬动轩逸多年累积的优势?对于2025款朗逸,您有什么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