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势变化不定,各地割据势力称霸一方,东北又有着满清统治者虎视眈眈,想要一统确实是难上加难。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政府的同时,很多人都去表示了庆贺,可是谁又能想到,在不久之后,李自成又会急匆匆的逃离京城,为了保全自己的有生力量,这支起义军最终又选择了和自己亲手推翻的政权站在了一起。可以说,未来谁都没有把握去确定,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变局出现。

而提起明朝历史,自然有一个人是跳不过的,这个人就是吴三桂。关于这位人物,确实是让人好奇,投降清朝却主导了清朝最大的一次藩王叛乱,投降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却半路返回,打了李自成派去镇守的人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还有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说让人感叹他的传奇。关于吴三桂的历史角色,确实很难定义,毕竟他总是在犹豫中徘徊,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我们今天就了解一下当初他既然已经选择投降大顺,又怎会做出反悔的决定。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吴三桂率部来京朝见李自成在三月二十四日行至卢龙县,大约一两天以后抵近玉田县,离北京已经相当近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得到京师传来对他不利的消息,因而在态度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原来的投降归顺选择与农民军划清关系,甚至于转而和满清搞好关系,共同剿灭这批起义军。至于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隐情,且听我细言。

关于变化的原因,一说是大顺军将领刘宗敏夺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平寇志》、《庭闻录》以及《明史》等都持此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导致吴三桂叛变的原因是大顺政权在实行追赃助饷政策中触犯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时人张怡记载说:“贼得京师,召三桂。至永平,闻其父大将军襄为所系,索饷二十万,乃惊曰:此诱我剪所忌耳!乃率兵还”。

这两种说法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症结都在于损害了吴三桂的个人利益。吴三桂投降李自成,本来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业和地位,并利用手中掌握的四五万军队,希冀在大顺朝定鼎之际跻身于新贵族之列。一旦他发现这场大变革竟然危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他的态度出现急剧的变化就是很自然了。这种为利益所驱使的人,也就早已忘记了或者说从未有过所谓的忠义之说,这也自然可以理解当康熙决定削藩之时,吴三桂立马“揭竿而起”,割据一方的原因所在。

而关于吴三桂曾经一度投降大顺政权,清朝初年的最高统治者自然是心里有数的。在吴三桂叛乱之前,清廷从来不提这段历史,各种官方文书都只说他是如何主动投靠清朝,甚至还说李自成“遣人招降三桂,三桂不从”。到三藩之乱爆发以后,清廷自然没有必要再加以掩盖,而且竭力揭发吴三桂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了。实际上,当吴三桂当初提刀面向汉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大义里早已容不下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