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美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经贸会谈,会后,中方发布的新闻稿里,强调了三点:第一,坚决反对把经贸和科技问题政治化,第二,涉及技术出口的事,都得依法依规审批,第三,重申“互利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这些表态其实并不新鲜,但在现在这个敏感时刻,含金量却很高,因为近段时间,美方不断扩大对华制裁清单,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说事,这让中方不得不在会谈上直接提出关切。

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会后接受采访,他的说法耐人寻味:美国可以不因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而对中国加征关税,但前提是欧洲不对中国加税。

谈判结束后,美财长亲口表示:对华加税可取消,但需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换句话说,只要欧洲不动手,美国也不急着加码,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留一手”,并非真想缓和,而是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其实,这对欧洲来说也是个难题,美国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们欧洲要是跟进,我就跟进,你们要是按兵不动,我也可以暂时不动。

表面上是给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实际上是把压力甩给了欧洲,美国想让欧洲为自己的计划买单,自己则能随时进退自如。

谈判结束后,美财长亲口表示:对华加税可取消,但需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从操作层面看,这种“缓加税”更多是策略而不是诚意,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摆到桌面上,强调中国买俄油是在“支持对手”,但背后更深的目的,是要试探欧洲的态度,同时继续稳住自己的全球地位。

一方面,美国也清楚,贸然对中国加税,对自身经济也有不小的冲击,当前通胀压力大,供应链恢复还没彻底完成,再来一轮加税,受伤的很可能还是自己,所以,美国需要一个台阶下,也需要一个“队友”,欧洲就是那个最理想的“跟班”。

另一方面,美国还想借这个机会,把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推得更远,只要能让欧洲也对中国、印度采取更强硬措施,就能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出口通道,这样既能打击俄方,也能巩固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谈判结束后,美财长亲口表示:对华加税可取消,但需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所以,贝森特的话其实不仅是说给中国听的,更是说给欧洲听的,他等于在告诉欧洲:“你要是不上车,我就先观望,你要是上了车,那我们一起行动”,这不是合作,而是试探和施压。

而中方的立场依然很清楚,外交部已经明确回应,美方的做法就是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中方坚决反对。

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也再次强调,劝和促谈才是正道,不接受任何未经联合国授权的“二级制裁”。

谈判结束后,美财长亲口表示:对华加税可取消,但需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这番话,其实也给欧洲留了一个思考空间,如果欧盟真跟着美国走,最后受损的不仅是中欧经贸关系,还有欧洲自己的产业链安全。

从更长远来看,这次马德里谈判虽然达成了框架,但更多是一种“临时止血”,美方说对国家安全满意,中方说坚守原则、依法依规,双方各执一词,说明分歧并没有真正解决,加税问题也一样,美方并不是取消,而是暂缓,随时可能因为外部局势再变脸。

贝森特的前提条件也说明了现实:美国想用经济手段同时对付俄罗斯、中国、印度,但又不敢独自承担全部风险,所以把更多压力甩给欧洲。

谈判结束后,美财长亲口表示:对华加税可取消,但需满足一个前提条件

中国则坚持底线,同时继续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欧洲夹在中美之间,想找平衡点,但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矛盾越来越难调和。

未来怎么走,还得看中美能不能把马德里框架真正落到实处,如果11月10日关税休战期限能延长,短期内局面还能稳一稳。

但从美方的表态看,“不加税”只是有条件的拖延。如果美国还把动作捆绑在欧洲的决定上,真正的缓和还早着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