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俄白举行“西方-2025”大规模联合军演,令波兰人紧张不已,于是即刻关闭了与白俄罗斯之间的所有公路和铁路口岸,但这一行为也导致中欧班列被迫中断,超300辆满载货物的列车滞留波白边境,其后果有多严重?眼看中欧班列越来越不稳定,对我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欧班列中断与动荡
中欧班列是亚欧大陆之间的物流运输大动脉,主要包括三大通道,首先是西部通道,从郑州出发,串联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越中亚、白俄罗斯、波兰,接入欧洲交通网,抵达更多国家。
其次是中部通道,串联华北、东北地区,以二连浩特口岸为核心,借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俄罗斯,进入白俄罗斯,再通过波兰将货物运往欧洲各地。
至于中部通道则主要服务于东北亚经济圈,以满洲里、绥芬河口岸为节点,抵达远东等地区。从现有路线来看,中欧班列通往欧洲的两条路线,都需要途经白俄罗斯和波兰。
尤其是波兰的马拉舍维奇站承担着超 90% 中欧班列的换装任务,但这一次波兰突然关闭边境口岸,导致大量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商品滞留白俄罗斯边境,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对欧贸易运输,导致对欧出口的中企需要承担更高昂的运输成本,欧洲对中国的商品出口也面临严峻挑战,欧洲商会已经发出警告,因波兰的行为,导致欧洲供应链成本直接上涨超15%。走波兰行不通,就只能从陆运转海运,绕行波罗的海,再上岸进入欧盟,抵达西欧,但如此一来,不仅过境和运输程序变的更加繁琐,成本也将呈直线攀升。然而这也并非中欧班列第一次中断,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就曾扣查中欧班列货物,导致大量中国货物被迫滞留,无法按时交付,这两次中断,其实也反映出中欧班列的脆弱性,如此庞大的跨境物流通道,覆盖数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也预示着需要面临更多复杂的地缘关系和利益冲突等方面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对中欧班列的深耕和长远眼光
实际上,我国对外贸易运输路线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单一,比如将部分陆运货物转向海运,可以从东南沿海,经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走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这一传统航线,也可以从我国东南 地区借中巴经济走廊等南亚、东南亚路线,南下直接进入印度洋,再穿越红海抵达地中海,虽然目前的红海也不算太平,也门胡塞还在封锁这条航运路线,但好在并没有拦截中国商船。
再就是北极航道,这条航线主要途径俄罗斯在北冰洋近海,直抵欧洲,沿途经过的国家比较少,路线也更短,相较于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航程缩短了三分之一,是亚欧之间最便捷的一条海上运输线,虽然目前还不算成熟,但中俄正在联手开发,前景非常可观,未来也将成为我国贸易运输的一个重要选择。
继续走陆路,则可以启用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通过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至土耳其的“铁-海-铁”联运分流一部分货物,在这条路线上的中亚地缘相对比较稳定,与我国贸易合作也十分密切,不太会受外界局势干扰,因此比较安全。
西部通道和中部通道不途经波兰,也能借助这条跨里海运输通道,抵达北欧、中东欧、东南欧等地区。
除此之外,中吉乌铁路也已经动工建设,这条铁路是打通中欧班列南线的关键一环,未来将穿越高加索地区,连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途经里海、黑海区域,从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过境,直达欧洲腹地,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避开途经波兰的路线,与西线通道形成互补,进一步优化亚欧大陆桥的运输结构。
总之,在我国多年的多式联运创新和立体化运输网络布局下,国际贸易运输领域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灵活性,任何一条路线被迫中断,总有其他替代方案,而这种通道互补、时效分层的网络布局,也使得中欧班列不再是单纯的货物运输通道,而是正在一步步成为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推动国际关系自主化的重要力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