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企痛下毒手后,荷兰害怕了,着急与中国解释,这事跟美国没关系。 10月13日,中方公开表态,强烈反对荷兰最近的一系列做法,反对任何带有歧视性的安排。 事情的起点在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安世以及其在全球的30个子公司、分支机构和办事处,不得进行任何资产、知识产权、业务以及人员方面的调整。 这个冻结令有效期一年,使这家企业在技术升级和产能调配上的空间被大幅压缩。 随后,荷兰法院在没有庭审的情况下启动了几项紧急措施,暂停了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并且指定一名独立于安世的外籍人士出任非执行董事,赋予决定性投票权,同时把安世半导体的全部股份减去一股托管给第三方。 安世半导体与闻泰科技关系紧密,2024年安世营收占闻泰科技总营收的38%,闻泰科技又是安世的100%控股股东。 这些变化让企业经营面临不确定,也让合作伙伴和员工担忧交付、采购和管理的连续性。 荷兰媒体目前担心中方会采取回应措施,因为在一些重要原料上,荷兰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 中国是荷兰八种关键材料的最大供应国,这八种材料是氧化钡、铋、钴、镁、锰、锶、钽和氟石。 它们被广泛用在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中,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太阳能板和电脑零件。一旦供应受阻,企业的生产计划就会被打乱,交货周期也会拉长,相关成本会上升,最终可能影响到消费者拿到货的时间和选择。 2024年,荷兰自中国进口的包含关键材料的成品总额达到584亿欧元,其中机电设备和电子产品在中国对荷兰的出口中占了约70%。 在这样的现实之下,任何一方的强硬动作都会迅速传导到工厂、仓库和商场。 接下来会怎么走,取决于三点。 第一,荷兰方面是否能给出清楚的法律依据、透明的程序和明确的时间表。如果没有充分解释,市场信心会继续走低,合作伙伴会提前调整订单和供应路线。 第二,中方如何把立场和措施组织好,在依法维权、沟通交涉、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之间保持平衡,既要让外界看清规则底线,也要尽量减少对无关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影响。 第三,企业自身要做应急安排,稳定团队,安抚客户,梳理合同义务,明确替代产线和物流计划,减少短期波动对订单的冲击。 从整个欧洲产业看,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来源并不容易短期替换,替换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交货时间,这会倒逼各方回到谈判桌上,寻找对等、清晰和可执行的办法。 双方在市场、原料和产品上都有很强的互相需要,这一点不会因为一两道行政命令就消失。 正因为如此,越是出现摩擦,越需要把话讲清楚,把事办清楚。 在目前的信息下,可以确认的是,中方已经明确表达了反对立场,如果荷兰方面给不出正当理由的话,那就别管中国维护自家企业正当权益了。 接下来,如何把分歧放到可管理的轨道上,将决定这件事对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实际影响有多大。#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