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刚给大家分享过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今天从名字到造型,都准备贴身肉搏的替身文学手机它来了!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那我们就如小米所愿,让iPhone 17 Pro加个班,看看此17 Pro,能不能比得过彼17 Pro。
拿到小米17 Pro和Pro Max时候,我们都惊呆了。这个R角,这个铝合金边框,这个直屏手感,这个背部横向deco,我甚至都有尝试把iPhone 17 Pro Max的壳套上试试,还好...他们还是尺寸上有那么一丁点差别。
这些年说自己果里果气的机器很多,但小米17 Pro系列,我觉得是深得精髓,就连握持起来的重量配比,都是熟悉的iPhone手感,边框的铝合金细腻程度和微曲倒角,也与iPhone一致,还是挺绝的,Pro机型6.3英寸屏幕,Pro Max机型6.9英寸屏幕,也是完美复刻。
不过小米的Pro只有192g,Pro Max则是219g,相比今年的iPhone还是轻上不少,说实话手感更好。
屏幕正面的黑边控制,相比iPhone还是稍宽一堆堆,好在4边等宽,保持了精致感。
这次小米给到了一块超级阳光屏,峰值亮度可以来到3500nit,实际来到中午户外体验,屏幕亮度给的还是不如iPhone 17 Pro大方,自动亮度下,观感还是iPhone更透一些。
今年小米17 Pro Max还独占屏幕超级像素,简单来说就是OLED一直使用的Pentile排列,存在借用像素的情况,其单个像素由RG或GB两种子像素构成,通过借用相邻像素的第三种颜色实现全彩显示。小米的则是提升屏幕子像素制造精度,让每个像素都有完整的RGB子像素,更加类似之前LCD的标准RGB排列。
实际测试来看,对比iPhone 17 Pro Max,显示中文字体边缘确实更加锐利,增强了屏幕解析力。
今年小米在护眼上,提供类DC和高频PWM两种调光方式,虽然今年iPhone也加入了调光控制选项,但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初级,国产厂商在护眼这事儿上做的确实更加彻底。
今年两款依旧采用屏幕指纹解锁,位置也很合理,都支持快速录入,对比iPhone的Face ID灵动岛,正面单挖孔确实也更好看,不过今年的HyperOS 3也上岛了,很多实时状态都会以灵动岛形式展现,实话说,这个有岛的正面跟iPhone更像了。
小米17 Pro和小米 17 Pro Max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实际使用GeekBench测试,Pro单核得分3345,多核得分10120,对比iPhone 17 Pro的A19 Pro芯片,单核仍有差距,但多核反超;Pro Max单核得分3377,多核10283,与iPhone 17 Pro Max对比情况一致。
对比上代小米15 Pro,单核提升在10%左右,多核提升也在10%,属于正常迭代幅度。
GPU上,1440p的Aztec Vulkan测试,两款机型均跑出97帧的帧率,相比今年的A19 Pro领先7%左右,曼哈顿3.1.1的离屏测试,也是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表现更好;
最后我们还使用3D Mark的Solar Bay测试,看了一下光追性能,得分大约领先A19 Pro 13%左右。
可以看出今年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依旧顶住了迭代压力,在性能表现上没有出什么岔子,那我们也进入实际游戏场景,看一下重载表现。
使用凰家评测原神测试模型,手动固定屏幕350尼特亮度,在25度室温中测试。将原神设置到最高画质60帧,从层岩巨渊途经须弥城到赤王陵,见怪就打。半小时测试下来,Pro版平均帧率59.9,波动1.2,平均功耗4.08W,正面最高温度43.4,背面最高42.4;Pro Max版平均帧率60,波动0.8,平均功耗4.11W,正面最高温度40.2,背面最高温度39度。
整个游戏表现对比iPhone来看,还是安卓阵营驯服重载游戏更有经验一些,除了帧率更稳之外,整机的发热两款机器对比同等大小的iPhone,也都有下降,芯片功耗水平则相当,两款Pro Max机型都有着更稳定的游戏和散热表现,相信喜欢打游戏的朋友已经知道要入手哪个型号了。
这次充电体验上,小米17 Pro和17 Pro Max,都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比较可喜的是,之前大家一直吐槽小米充电兼容性差,这次则是支持了100W PPS通用协议,出差旅行带个电脑充电器就够了。
同时官方还推出了超薄磁吸充电宝,使用见过这个品类里最薄的5000mAh移动电源,不但适配小米,给iPhone 17 Pro用也很好,不过速度只有15W。
转到机身背部,就是这次非常特别的设计,也是虽然看起来像iPhone,但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小米给摄像头deco,塞进了一块全面屏背屏,就像小折叠的外屏一样;它不但可以显示时间和自定义的图片,甚至还可以套上这个掌机背壳,来一波情怀杀!
不过情怀终究不能当饭吃,如果这个背屏只是能玩游戏,想必很多人新鲜个一礼拜就会喊它鸡肋,这几天使用下来有几个我觉得还不错的功能。
一个是你可以把屏幕上任何东西pin到背屏,当做一个电子便利贴,比如一会儿要去吃饭的地方,甚至怕忘了吃饭这个事儿,超级小爱一圈,就能pin过去;或者你在小红书上看到什么好东西,想买同款,就可以直接pin到后边随时查看,也不影响正面继续发消息,经常出国帮朋友代购的人应该觉得这个太有用了。
其次就是很多app的动态通知,都可以直接显示在背屏上,比如滴滴打车、饿了么等,你现在开会过程中,手机即便屏幕朝下扣着,都不影响看进度;等待打车过程中,更是可以随时干别的,反过来就能有信息。
最后就是这个背屏可以用来使用后置摄像头拍照,帮你用更高质量的镜头自拍、更广的镜头合影,对比隔壁iPhone今年在前置上的创新,小米这个无疑也是一种解题思路,把折叠屏上的高频场景,拿到直板机上来用。
我觉得在一个已经效率至上的直板机上,加一块副屏,这三个使用场景目前才是核心,看时间、个性化,以及图个新鲜感的打游戏,真的是锦上添花,也希望小米后续能开发出更多效率场景。
以及大家不要忘了,这个区域本身是利用的镜头deco,那这块背屏会不会挤占影像空间呢?被挤出deco的超广角镜头效果还ok吗?我们也实际拿着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以及iPhone 17 Pro,一同拍了一些样张。
首先在影像规格上,两款新机主摄一样,均为光影猎人950L传感器,超广角也都是一颗OV50M传感器,唯一差别在长焦,这个差别配置也很像当年iPhone Pro系列的大小差异,其中Pro Max上了潜望镜头,使用1/2英寸GN8传感器,而Pro则是倒置浮动长焦镜头,使用JN5传感器。
两款机器的长焦,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解析力和色彩表现差异不大,细节的解析力要比iPhone 17 Pro的4倍长焦更好。
进一步放大到10倍,两款新机的画面差异都不明显,同样是解析力要好过iPhone 17 Pro的裁切8倍长焦。
不过在夜晚,小米17 Pro长焦端的宽容度和解析力,相较Pro Max就有了差距,Pro版整体表现与iPhone 17 Pro相当,小米17 Pro Max长焦夜晚表现最佳。
在白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主摄三款机型水平相当,宽容度、解析力表现在同一水平,iPhone的色彩则是一贯的偏向真实还原,小米则是更讨好人眼。
来到光线复杂的夜晚场景,结果还是比较出乎意料,小米的主摄不论是色彩还原,还是暗部细节的保留,都要好过iPhone,对光线质感也有更好的还原,画面层次感更好,可以看出除了硬件素质的优势之外,在徕卡影调算法上,也给了更多的加持。
切换到超广角镜头,不得不说,小米的超广虽然被挤出deco,但整个画质还是不错的,中心和边缘解析力对比iPhone都有提升。
而在视频录制上,我们测试了一段,确实还是iPhone的强项,不论视频解析力、宽容度,还是防抖算法之后画面的流畅性,都是iPhone更好。感觉如今的技能树来看,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联名影像旗舰,更主攻拍照,而iPhone则更像是个视频机,今年新上的ProRes Raw和Genlock,也可以看出苹果在视频专业领域的野心。
所以单从拍照维度来讲,小米对标iPhone绝对还是有优势的,但考虑进视频场景,就要看大家需求做出选择,小米的下限更高,对于普通用户随时拍出好照片更容易,iPhone则是上限更高,各种专业格式的支持,让专业人士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么来看,今年小米17 Pro系列,在硬件上确实够旗舰水准,跟iPhone 17 Pro系列逐一对比,也不输,判断一款手机是否好用,硬件最多只占一半决定因素。今年的HyperOS 3我们在之前已经做过详细测试,整体表现相对之前稳定不少,灵动岛等通知提醒功能也补足了。
但是就生态层面来讲,HyperOS对比iOS,确实还有很多规范性的东西需要构建,比如系统广告如何显示得更规范和克制,三方app的适配测试,消息推送策略等,在系统层面我们还没法下定论,HyperOS是否比iOS更好,但现在看起来确实也在认真对标,希望后续的OTA和更新优化能够跟得住,把国产厂商更听劝,更快响应用户需求的优势,更好发挥。
今年的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就先带大家体验到这里,这几天匆忙测试,但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机器旗舰感确实更强,可能有像iPhone的原因,但更多地是,这个机器让你感觉一体性更强,它的很多功能构建,软件结合,能看出是从一开始就整体定义的,不像之前的小米旗舰,这里放个最强,那里放个最强,最后体验未必是1+1=2,而今年可以说是N+1>2,我们也非常期待这个后屏生态能够坚持下去,成为小米旗舰最具辨识度的家族语言。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给我们点赞收藏转发支持一下。我们下期再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