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中国稀土,美国财长这下是真破大防了:要是中国再不撤销稀土管制,我就把几十万留美学生全赶回去!
美国财长贝森特这次是真坐不住了。当地时间10月13日,他在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采访时大放厥词,暗示如果中方不撤销稀土出口管制新规,那么美方就有可能驱逐美国境内的数十万中国留学生。
不仅如此,贝森特还还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有的是简单粗暴的反制措施。”他威胁的不仅是中国留学生,还包括在软件、矿产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进一步行动。
贝森特将矛头指向中国留学生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就曾宣布将“积极撤销”中国学生签证,特别是那些“与中国政党机构有关联或关键学习领域”的学生。
虽然美国官员老爱拿中国学生撒气,但其实中国学生才是广大美国高校的衣食父母。
据统计,2024年,在美中国留学生的规模约为27.7万人。这个数字虽相较2019年高峰期的37万有所下降,但仍然构成了美国大学至关重要的收入来源。
结果,中美贸易战一升级,美国高校的衣食父母反倒成了美国政府拿来要挟中方的谈判筹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贝森特发出威胁的大约一个月以前,也就是9月上旬,川普都还在为他不顾美国舆论强烈反对,强行为60万中国学生发放留学签证的做法辩护:“我认为不接收他们的学生是对一个国家的侮辱。”
同样一件事情,前后就隔了一个来月,川普当局的内部表态却是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前后矛盾的。华盛顿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撕裂到底到了何种精神错乱的地步,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稀土管制只是我们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反制措施当中的一部分。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近期挥出的一连套反制重拳,包括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和对美船舶加征特别港务费等,实际上已让美国感受到压力山大。
贝森特试图拉拢欧盟、印度等所谓的“民主阵营盟友”给美国抬轿子,但效果存疑。且不说这些组织和国家现在跟美国的关系本来也没好到哪儿去,在巨大现实的利益面前,美国这些所谓的“盟友”是否愿意替美国的稀土焦虑买单,我看且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重建本土稀土供应链,但稀土开采后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时至今日仍然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就算美国重启加州芒廷帕斯等稀土矿,其精炼能力仍远远不足。
很显然,这不是贝森特之流靠驱逐留学生就能解决的困境,即使美国明天就把所有中国留学生全赶回国,美国的稀土短缺的问题依然无解。
贝森特的破防,本质上暴露了美国在面对中国反制时的战略焦虑。
从川普到贝森特,美方高层的态度在短短几天之内就从强硬威胁转向寻求谈判,这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虽然贝森特嘴硬依旧,但他本人其实也在采访承认了:“100%的关税惩罚其实不一定要发生”“我对局势能够和缓持乐观态度”。
说得明明是硬话,可这口气却比富贵的身段都软。前倨而后恭,令人思之发笑。
贝森特这种态度的转变,和我们坚定的反制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场围绕稀土展开的较量,正在重新定义大国博弈的基本规则。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相互依存不再是绝对的弱点,而是某种可以灵活转化的战略优势。
我们这次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关键资源的掌控,更是在复杂相互依存关系中准确识别自身优势的能力。
而贝森特的威胁,表面上针对的是中国留学生,实则暴露了美国在战略竞争中的困境。
一旦传统的制裁和威胁不再有效了,一旦对手同样拥有的反制手段,那你美国还能拿出什么来维护自己霸权地位呢?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看似在防守,实则通过精准反制掌握了主动权;美国看似在进攻,却在关键时刻屡屡退缩。
中美这场稀土之战才刚刚开始,但它传递出来的信号已经足够清晰了。
在新的国际秩序中,拥有产业链优势的国家,才拥有最终发言权。而靠驱逐留学生来应对稀土危机,说穿了也不过就是一场无可奈何的政治表演罢了。
贝森特的破防,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无论美国承认与否,它们的制裁大棒实际上都已经吓唬不了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了。
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里,最大的输家,往往是那个先动手掀翻桌子的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