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4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校长哭了。
这个干教育三十年的老校长,在拿到今年初一学生体检报告时,直接愣在原地——全年级高血压检出率高达40%!
“孩子们才多大?十二三岁啊!怎么就开始靠降压药维持了?”他一边翻着报告,一边哽咽地说。
他突然想起,每天中午食堂门口排队最长的窗口,正是那个卖3元炸鸡腿的窗口。油炸、高盐、高热量,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却不知道,这些热乎乎的“快乐源泉”,正在一步步掏空他们的血管。
一场体检,揭开儿童高血压的“真相”
很多人以为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病”,但现实正在撕碎这个老观念。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筛查建议(2020版)》,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城市中小学生的检出率甚至超过30%。
而这次刘校长所在的市重点初中,居然突破了40%的红线!
这不是个例。
2023年,南京某中学对1000多名初中生体检发现,32.4%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在广州、成都等地,类似的数据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孩子的血压,正在悄悄地飙升。
炸鸡腿背后的“致命诱因”
“这锅炸鸡腿,真香。”小伟边吃边说。
但他不知道,这看似无害的炸鸡腿,其实是高血压的“催化剂”。
每一块炸鸡腿,不只是炸鸡——它背后是高盐、高脂、高热量的三重打击:
一块炸鸡腿含盐量可达2-3克,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6-18岁儿童每日摄盐不超过5克。吃一块,半天的盐就“吃满了”。
炸鸡腿外皮多用反复高温油炸,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这类脂肪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压升高。
常配炸鸡的还有汽水、薯条或辣条,形成高能量饮食组合,导致体重飙升,进一步推高血压。
你以为孩子只是馋一口香,实际上却是拿血管在“赌命”。
小胖墩=高血压“高危人群”
“这孩子挺壮实的,真健康。”很多家长都这么说。
但医学上,小胖墩已经成了高血压的“新主力”。
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年数据,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5倍。
脂肪越多,身体对胰岛素越不敏感,交感神经被激活,血压就越容易“上头”。
别以为孩子胖点没关系,儿童时期的高血压不控制,成年后患心脏病、中风的风险会翻倍增长。
而这些“胖出来的病”,大多跟饮食脱不了干系。
谁把孩子的血压推向了“爆表”?
学校、家庭、商家,谁都逃不了责任。
学校食堂油炸区,是重灾区。为了节省成本,油常常反复使用,炸物多、蔬菜少,荤素搭配严重失衡。
家长放纵,是隐形帮凶。“孩子学习压力大,吃点喜欢的怎么了?”但你知道吗?高盐高脂饮食会影响孩子睡眠、注意力、甚至情绪波动,反而不利于学习。
小卖部零食诱惑,防不胜防。辣条、膨化食品、含糖饮料……每一样都是血压的“助推器”。
当这些因素叠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孩子,成了“高血压候选人”。
血压升高,不只是“数字的变化”
很多人以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但儿童高血压一旦形成,伤害是全系统的:
对心脏:心肌肥厚,心率不稳,增加心脏负担。
对肾脏:微量白蛋白升高,未来肾功能易受损。
对大脑: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引发脑血管病变。
长期不控:会演变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早发性冠心病。
别再说“孩子扛得住”,血管的账,是迟早要还的。
降压,从餐桌开始
说到底,孩子血压高,吃出来的比遗传来的更多。
想要把血压“拉回来”,得从一日三餐开始“减负”:
① 控盐控油,是第一要务。
国家卫健委建议儿童每日摄盐不超过5克,油不超过25克。家长做饭时尽量少放酱油、鸡精等高钠调料。
② 拒绝油炸、加工食品。
炸鸡、薯条、火腿肠、辣条、速食面……能不吃就别吃,实在要吃,也要控制频率和分量。
③ 多吃蔬果,全谷优先。
蔬菜水果富含钾元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有利于控制体重,稳定血糖。
④ 每天运动1小时。
别让作业填满孩子的全部生活。走路、跳绳、打球,每天中高强度运动60分钟,是国家卫健委对青少年的硬性建议。
⑤ 定期监测血压。
12岁以上的孩子,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早发现,早干预。
别让孩子的健康,输在“炸鸡腿”上
刘校长后来把食堂的炸鸡腿窗口关了,换成了杂粮饭和清蒸鸡胸肉。
学生们一开始抱怨声不断,但几个月后,体测的血压数据开始慢慢下降。
一块炸鸡腿,也许只是孩子嘴里的“零嘴”,但在血管里,却是实打实的“炸弹”。
现在的偏好,决定的是未来的健康。
别用一时的满足,换一生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筛查建议(2020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2]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防控专家共识(2018).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