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丹媚】

9月3日凌晨,早先已经临时取消访华行程的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抵达北京,出席当日上午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之所以出现这个波折,和印尼国内近期的激烈抗议直接相关。

这场风波的爆发,最初源自印尼议会的住房津贴丑闻。议会议员每月能获得高达5000万印尼盾(约21770元)的津贴,而印尼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却只有大约300万印尼盾(1306元)。议员的津贴远超普通工人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在社会中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尤其是在政府推行紧缩政策、削减了教育和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的预算时,愤怒情绪如火山爆发般迅速蔓延。

一些议员对津贴问题的辩解让火势更旺。像“通勤困难”和“解散议会是愚蠢的”这样的言论,根本没能平息民众的不满,反而让人更加愤慨。更糟糕的是,这些言辞彻底揭示了精英阶层的腐败与对民众疾苦的冷漠。

事实上,民众的愤怒早已积聚。几个月前,根据笔者观察,在TikTok就有视频展现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与议员们尽情享乐的鲜明对比。这些视频迅速走红,点赞数飙升,民众的愤怒与无力感显而易见,大家的情绪达到了极点。抗议的爆发,实际上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8月28日。网约摩托车司机阿凡·库尼亚万在示威活动中不幸被警察装甲车碾压致死,成为首位遇难者。库尼亚万的死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引发全国范围的愤怒与悲痛。泗水、棉兰、日惹等地也爆发了骚乱,示威者要求为库尼亚万讨回公道。

库尼亚万的死,不仅激起了对政府暴力的强烈反应,也让抗议的焦点从经济问题转向了国家暴力。抗议的要求从最初的取消议员津贴,转变为要求进行警察改革,甚至要求国家警察总长辞职。

贫富差距拉大是祸根

2024年4月,普拉博沃政府上台时曾承诺实现8%的经济增长,但现实却大大低于预期。国际机构的预测则较为保守,表明经济增长面临不小的挑战。失业率的上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担忧,尤其是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与此同时,普遍存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让外国投资者也开始对印尼的未来心生疑虑。虽然通胀率在1.8%至2.4%之间,但食品价格飙升,尤其是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例如大米等,这无疑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学者:印尼这轮抗议早有苗头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4日,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当选印尼新一任总统,出席印尼选举委员会全体会议。

为了资助“免费营养餐”等项目,普拉博沃政府通过第1/2025号总统指令,实施了严厉的财政紧缩措施。这些紧缩措施让本已脆弱的社会服务进一步受到压迫,教育和卫生领域的预算被大幅削减。面对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民众,这些政策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进一步压迫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虽然印尼的极端贫困率有所下降,但收入差距却逐年拉大。尤其是近几年,这一差距已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财富差距更是悬殊,全球不平等报告指出,印尼在财富不平等方面排名世界第六,最富有的四个人的财富已经超过了最贫困的1亿人的总财富。这种不平等的财富分配,反映了印尼逐渐变成了一个寡头主导的经济体,而非一个基础广泛的经济结构。

政府发布的贫困数据与民众的实际感受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印度尼西亚统计局(BPS)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极端贫困人口已降至238万人。然而,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为中高收入国家设定的贫困标准,印尼有68.3%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面对这一巨大差距,政府计划修改贫困计算标准,但这一举措本身也暴露了官方数据未能真实反映民众的经济困境。

学者:印尼这轮抗议早有苗头

2022年6月21日,一名男子在雅加达南部芒加莱的河岸上洗脸。

民主的威胁?

民主倒退的担忧也是此次抗议的一个重要原因。2025年3月,印尼国民军法的修订成为焦点,尤其是其中的第47条,允许现役军人担任更多的文职职位,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担忧。许多人认为,这直接挑战了1998年学生运动提出的“军队退出政治舞台”以及废除军队“双重职能”原则,也让人们对军方重新介入政治生活感到恐惧。

这项修订并非偶然,而是军方势力回归公民生活的一个信号。军方不仅开始涉足农业、医药等行业,还在非战争时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渐进的军事化趋势让民众感到对过去独裁政权的恐惧,尤其是在普拉博沃拥有深厚军事背景的情况下,大家更担心军方再次掌控政权。

另外,印尼社会普遍存在着“精英阶层有罪不罚”的现象。抗议者的主要诉求是通过《资产没收法》,立即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恢复印尼的民主。印尼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雅加达分校校长拉兹金在9月2日的发言中提到,“财产没收法案不仅仅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者,更重要的是把他们非法所得的财富归还给国家和人民。”然而,这项法案至今未能通过,这让民众普遍认为,政治精英正在保护自己的非法收入。

普拉博沃政府虽然频繁公开表示自己是“人民经济”的捍卫者,承诺保护弱势群体,但其政府实施的紧缩政策却加重了贫困群体的负担,而政治精英却继续享有特权,军方权力也在不断增强。民众的愤怒愈发强烈,大家早已彻底看清了政府口中的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面对社会动荡,普拉博沃政府采取了双重策略。一方面,政府做出了罕见的让步,取消了议员的住房津贴,暂停了他们的海外差旅,并撤销了引发公众愤怒的议员资格。另一方面,政府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将抗议活动定性为“无政府主义”,并威胁将暴力行动视为叛国行为和恐怖主义,特别是下令国家警察和印尼国民军(TNI)对一切形式的破坏行为采取强力打击。此举表明,普拉博沃政府虽然愿意做出一定妥协,但必要时依然会动用国家机器维持现有体制。

2025年的抗议揭示了国家在公平增长与负责任治理上的失败,暴露了一个深层次的矛盾:一个宣扬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却越来越偏向寡头化和排他性。抗议活动是否会迫使政府做出实质性改变,采取更包容的经济政策和负责任的民主治理,抑或是进一步依赖国家机器镇压异议,这将决定印尼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者:印尼这轮抗议早有苗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