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长春航展现场,歼-35A隐身战斗机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室内展厅的空军版歼-35A的配套导弹中,首次出现了一款名为雷电-8A(LD-8A)的反辐射导弹的身影。这显示了歼-35A不仅能执行制空任务,而且还能承担起压制防空的反辐射打击任务。
图:长春航展歼-35A配套的雷电-8A反辐射导弹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雷电-8A导弹的气动外形与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极为相似,而且尺寸也基本一致,因此它很可能就是以霹雳-15空空导弹为基础,衍生的对地反辐射导弹。
这种用空空导弹来发展反辐射导弹的做法其实并不新鲜,美军在越战时期广泛使用的AGM-45“白舌鸟”反辐射导弹,便是由AIM-7“麻雀”空空导弹改造而来,核心改动仅为将雷达半主动导引头换成反辐射导引头,并调整制导逻辑,其余设计基本沿用。
图:美军的白舌鸟反辐射导弹就是麻雀空空弹的衍生
这种“借力打力”的改造思路,充满着实用主义智慧。一方面,反辐射导弹可与空空导弹共用生产线和零部件,大幅降低研发、生产与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依托成熟的空空导弹技术体系,能快速实现反辐射导弹的批量生产和交付部队,缩短列装周期。
我军的霹雳-15空空导弹本身拥有非常好的改装条件,它的尺寸适中,气动简洁,飞行阻力小,平均速度快,同时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又使导弹的射程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所以是非常适合改装成一款适配度高的反辐射导弹的。
相比于我军之前装备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由霹雳-15发展的雷电-8A的尺寸大幅减小。根据中航工业发布的数据,雷电-8A的长度3.2米,直径180毫米,全重只有130公斤,与霹雳-15差不多。而鹰击-91的长度达到了4.7米,全重更是600公斤。
可以说一枚鹰击-91的重量相当于5枚雷电-8A,所以同一架战机挂载雷电-8A的数量就可以更多,一次出击,就可以打击更多的雷达或防空系统,有效提升了单机的压制能力。
而更重要的是,更小巧的尺寸,也就使得雷电-8A相比鹰击-91,更适合装入隐身战斗机的弹舱内使用。比如歼-35A如果要使用鹰击-91,就只能在外部的挂架上挂载,破坏了它的隐身能力。而使用雷电-8A,则是可以在腹部弹舱内最多挂载6枚,在不破坏隐身外形的条件下,获得强大的反辐射能力。
图:鹰击-91反辐射导弹的尺寸和重量太大
而且,虽然雷电-8A的尺寸比鹰击-91小了,但是它的射程却反而超过了鹰击-91。根据中航工业发布的信息,雷电-8A在15000米高空,以1.2马赫速度发射时,最大射程可以超过160公里。而鹰击-91的射程只有100公里出头,两者相差较大。
虽然鹰击-91的战斗部重量更大,威力更大。但是雷电-8A的反辐射制导精度更高,中航官方称该弹采用的是中段惯导加卫星修正,末端宽频带被动雷达制导,打击精度可以达到4米以内,所以它的30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也足以摧毁敌方防空系统的雷达了。
而且雷电-8A还具备一定的抗敌方雷达关机的能力。目前很多新型防空系统的火控雷达已经具备了反辐射导弹预警能力,它能根据导弹来袭的速度和雷达信号特征识别出反辐射导弹,并发出预警。这个时候,敌方防空系统会及时关闭雷达,让反辐射导弹失去跟踪信号源。
以前的反辐射导弹在这种时候,会继续依靠惯性制导飞向目标,但是失去被动跟踪修正后,惯性制导的误差很大,实际上难以准确摧毁目标。而雷电-8A加入了卫星修正后,能够根据测向定位结果,预先储存下目标可能的坐标,所以即使敌人中途关机,其依然能继续在卫星修正下飞向目标。
根据雷电-8A的射程和制导方式来看,它的技术水平基本是达到或超过了美军AGM-88D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水平。AGM-88D也是采用的中段惯导加卫星修正,末端被动雷达制导的设计,高空射程150公里左右,与雷电-8A很接近。
图:歼35能带6枚霹雳-15,也就能带6枚雷电-8A
歼-35A在实际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中,可以在弹舱内携带4枚雷电-8A反辐射导弹和2枚霹雳-15空空导弹。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很可能也像F-35那样,具备识别、跟踪,并定位敌方雷达的能力。所以可以为雷电-8A装定目标雷达位置和波段等信息,方便其发起攻击。
综合来看,雷电-8A的出现让我军以歼-35为代表的五代机的任务能力再次得到了扩展。而且它的配备,也从侧面反映出歼-35系列战机的综合传感器的能力实际是超出外界评估的。显然这套以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综合传感器系统,不仅能执行常规的对空对地探测任务,还能完成反辐射作战的测频测向和定位支持,多任务能力确实不俗。未来,随着歼-35 系列的持续升级,或许还会有更多“惊喜”会打破我们对这款五代机的认知局限。对此,我们也充满期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