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深感遗憾与不解的是,尽管我方展现出最大诚意,安世荷兰方面迄今未对我方的沟通提议作出任何实质性回应。”11月23日傍晚,闻泰科技在声明中如此表态,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受阻后的无奈。

三天内,这已是闻泰科技第二次就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控制权问题发布声明。

就在11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刚刚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部长令。但这家中国科技企业清楚地知道,表面的缓和背后,真正的危机还未解除。

利润命门

闻泰科技的焦急,直接源于安世半导体在其业绩中的支柱地位。2025年第三季度,安世半导体为闻泰科技贡献了7.24亿元的净利润,占总体净利润约70%。

这一数字源自闻泰科技第三季度财报,该报告显示公司单季实现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79%,创下历史最佳三季度表现。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占据着约12%的份额,欧洲市场40%的汽车芯片依赖其供应,宝马、大众等车企均为其核心客户。

三天两份声明 闻泰科技为何如此焦急

自2019年被闻泰科技收购以来,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管理层带领下实现了惊人蜕变:营收增长60%、利润实现数倍增长,并于2024年10月还清所有债务。

权利争夺

荷兰政府暂停行政令的表态像一层薄纱,暂时掩盖了冲突的尖锐,却远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闻泰科技在11月19日晚间的公告中冷静指出,虽然部长令被暂停,但10月7日企业法庭的裁决依旧处于生效状态。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仍然处于受限状态”。

企业法庭的裁决,实则是套在闻泰科技身上的真正枷锁。根据裁决,企业法庭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暂停张学政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公司执行董事,将闻泰科技子公司持有的安世半导体控股股份以管理权形式托管给独立第三方管理。

闻泰科技在11月20日的声明中明确指出,荷兰经济部不仅是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更是企业法庭程序的“幕后推手”。

所有权之困

中方的股权被托管给独立第三方,闻泰科技仅象征性保留了1股。这“1股”的保留,成了闻泰科技法律股东身份的象征,却也凸显了其处境的无奈。

更深入的分析指出,安世控制权之争的解决,起码需要两个标志:一是中方作为控股股东,包括CEO任命在内的管理职权得以有效实施;二是解除当前股权被冻结托管的状态。

若未出现这两个标志,意味着安世所有权仍未回到中企手中。

闻泰科技已在三季报中提示,若安世控制权在2025年末前无法恢复,公司可能面临收入、利润及现金流阶段性下调风险。

这一风险提示绝非空穴来风。安世半导体去年收入规模约147亿元,是闻泰科技不折不扣的“利润命门”。

11月18日和19日,中荷双方政府部门在北京就安世半导体问题举行了两轮面对面磋商。在磋商中,中方再次强调,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

中国商务部对荷方主动暂停行政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向妥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距离解决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根源“撤销行政令”还有差距。

全球博弈

这场控制权之争,远不止商业纠纷那么简单。

分析认为,安世半导体事件凸显了美西方国家安全概念泛化的恶果。其中,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的‘穿透性规则’是始作俑者,而荷兰则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中国市场作为安世最关键的收入来源(占比近50%),为中国管理层提供了重要谈判筹码。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在中国市场收入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14%,占全球总收入的49.29%。这一数据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安世半导体的重要性。

闻泰科技在最新声明中呼吁“共同维护安世半导体的稳定与繁荣,保障全球客户的供应链安全”。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诉求,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共同需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