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际主流媒体都在关注中方的一个重大政策宣示。那就是在联合国举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期间,中方正式宣布“在世界贸易组织当前和未来的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意味着中国要放弃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了吗?如何理解这个表态呢?首先,第1个重要的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放弃待遇,坚持身份”。实际上,中方仍有充分的理由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待遇。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身份是采用“自行认定”的方式。另一方面,世界银行对于发达国家的要求一般是人均GDP要高于14,000美元,中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中国从自身的国际地位角度出发,主动放弃了未来享有相关待遇,体现了大国责任感。第二,这是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回应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相关批评。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国内立法与国际施压的方式,逼迫中国放弃自己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其目的一是增加中国的发展成本,二是要割裂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如今,中国“放弃待遇、坚持身份”,既有力地回应了国际上的有关质疑,同时又继续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阵营当中,确保我们与全球南方始终站在一起。第三,中方的表述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绝不放弃我们应该享有的正当利益。中方的准确表述是“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就意味着中方并没有放弃已经获得的合理待遇,中方也要坚持在既有的规则之下维护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国内相关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相信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方还会继续主动让利,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最后值得关注的是,中方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世界贸易组织当中,也是为了分散火力与压力。实际上,现在对中方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在气候谈判框架当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西方国家正在施压中国放弃气候谈判中的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这一点是中方绝对不能接受的。一方面,当前气候变暖的结果,很大一部分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气候变化谈判影响深远,一旦让步,可能会导致大量企业承担过高的减排责任,极大冲击我们的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因此,从中方的角度来看,未来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逐步放弃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应该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目前来看,是从经贸领域开始,但在农业、气候变化等更为敏感的领域,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实际上,包括新加坡、韩国在内也是一样,他们虽然放弃了自己的发展中国家身份,但也坚持在农业和气候领域的特殊待遇。因此,如何平衡我们的国际责任与经济发展,未来也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议题。

专家解读中方不再寻求发展中国家待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