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国际巨头的系统性压制,芯片博弈已超越产品性能对比——中国产业界需要前所未有的团结。

英伟达H20重返中国的正反面

文/每日资本论


英伟达公司CEO黄仁勋又来中国了。他除了推出新产品、亮相链博会,还有个更开心的是来自中国公司的订单。


几乎同期,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政府已批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恢复对华出口。就在三个月前,这款“特供版”AI芯片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突然禁售,导致英伟达积压45亿美元库存,损失超过100亿美元潜在收入。


黄仁勋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期待能很快发货H20,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这真是个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戏剧性政策反转的背后,是黄仁勋三度访华的游说努力。他曾与特朗普达成协议——承诺在美国本土追加数千亿美元AI数据中心投资,换取所谓中国市场专供的H20解禁。


那么H20芯片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英伟达H20重返中国的正反面

公开资料显示,H20芯片基于Hopper架构,但性能仅为旗舰H100的15%-30%,无法支持万亿级大模型训练,仅适用于垂类模型推理,整体性能略高于华为昇腾910B约12%。8卡服务器售价达140万元,目标客户为腾讯、字节跳动等中国AI企业。


直白点说,所谓的中国市场专供芯片就是一款阉割版的芯片。即便如此,今年 4 月,美国出台对中国AI芯片出口的新的管制措施,导致英伟达对华特供的H20芯片无法继续在中国销售,几乎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对于英伟达来讲,禁售显然伤害更为直接。其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英伟达中国区营收高达55.22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12.53%。失去这个市场意味着灾难性后果——禁令一出,英伟达股价应声暴跌6%。


更让英伟达寝食难安的是,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而言不仅关乎当下,更决定未来。黄仁勋曾预言,中国将形成500亿美元的AI芯片市场。这一诱惑让美国方面陷入两难:既要遏制中国技术崛起,又不愿牺牲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


但必须提醒的是,美国政府解禁H20芯片并非单纯的商业让步。


要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均承认,华为昇腾910B等国产芯片已达到H20同等性能,继续封锁已无意义。昇腾910B实测算力达320 TFLOPs(H20仅148 TFLOPs),且华为加速构建兼容CUDA的生态,已获中东客户订单。


美方更是明确表示,解禁旨在让中国开发者“持续依赖美国技术”,通过倾销次级芯片挤压国产芯片生存空间,延缓中国自主生态成熟。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必须让中国企业习惯购买美国芯片。”


敲黑板!显然,美国的核心战略意图是——通过倾销次级芯片挤压国产芯片生存空间,延缓中国自主生态成熟


这种策略被中国产业界称为“温水煮青蛙”。H20芯片虽性能有限,但绑定着英伟达的核心武器:CUDA生态。过去二十年,CUDA已成为全球AI开发者的通用语言,形成极高的转换壁垒。


市场反应验证了这一担忧。解禁消息公布后,寒武纪等本土芯片企业股价应声大跌。部分互联网巨头公司已经迅速下单H20,虽缓解了短期算力焦虑,却可能挤压国产芯片的市场空间。


容易被忽略的是,未来,H20的无限期有效许可证依然存在被随时收回的可能。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美国方面会有那么好心。而另一方面,国产芯片的产能正以每月15%的速度爬升,这种势头是否因此被削弱甚至遭到严重挫伤?

英伟达H20重返中国的正反面

事实上,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十四年前,另一场国产替代的突围战在机床领域上演,结局却令人扼腕。


2011年,沈阳机床以27.8亿美元产值登顶世界机床企业销售榜首位。然而,辉煌背后隐藏着致命弱点:一台售价35万元的机床,仅购买德国西门子、日本发那科的数控系统就要花费28万元。核心技术缺失,导致利润微薄。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机床坚持投入十多亿元研发国产i5数控系统。2012年7月,历时五年攻关后,团队终于宣布研发成功,但这场技术突围却成为悲剧的开始。


2014年,i5数控机床上市。为快速占领市场,沈阳机床采取“共享单车”模式——0首付租赁、按使用时长计费。这种互联网烧钱模式需要持续输血,而沈阳机床早已负债累累。到2011年,企业流动负债突破100亿元,相当于需要继续“辉煌”100年才能还清债务。


但最为致命的还是国际对手的反制。当中国终于掌握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时,国外巨头立即大幅降价,让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彻底消失。结果可以想象,2019年,这家曾代表新中国机床行业最高工艺的“十八罗汉”之一,无奈走向破产重整。


如今,美国在芯片领域也想照葫芦画瓢,这种计谋能得逞吗?

英伟达H20重返中国的正反面

容易被混淆概念的则是信息安全之剑高悬。在数字化时代,芯片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防线。美国对H20芯片的放行附加了一个关键条款: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这一要求暴露出芯片可能成为植入后门的载体。


更深层的安全威胁来自数据主权。AI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若经由国外芯片处理,可能面临不可控的数据外流风险。当中国企业使用H20芯片开发医疗、工业等垂类模型时,核心行业数据的安全边界变得模糊。


“每日资本论”认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难舍难分,在于彼此之间的紧密相“链”。特别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全球产业链如齿轮般互相咬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并非人为可以随意割断。


但必须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高科技领域真正的自主创新需要全链路可控。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工艺,任何一个环节受制于人,都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入口。但恰恰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往往被一些专家或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不需要有完全的产业链,控制其中一个几个环节即可,类似组装手机也可具备冲顶销量一样。


那么,请问一旦被断供呢?而且国家信息安全又从何谈起?如果你不谈国家信息安全、信息主权,而只谈利益,那么有理由怀疑你的立场严重出现了问题。


沈阳机床的教训警示,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国际巨头的系统性压制。面对美国的“温水煮青蛙”策略,昇腾工程师在禁令期间以72小时完成迁移工具开发,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砸向Chiplet技术和光刻胶攻关,这场博弈已超越产品性能对比——中国产业界需要前所未有的团结。

英伟达H20重返中国的正反面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若您觉得有价值,麻烦您点赞、转发。祝身体健康,掘金202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