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有个挺反常的事儿,国产动画《三国的星空》票房居然没破亿。

要知道今年国产动画本来势头超猛,《哪吒2》就不说了,暑期档的《罗小黑2》《浪浪山小妖怪》,热度都快飘出屏幕了。

可这部片子一上,口碑直接劈成两半,有人看完拍大腿,说这大汉气象、三国风貌太够味,场景细节扎实得没话说;

有人看完直皱眉,吐槽“史实在哪儿”,还调侃这曹操怕不是刘备魂穿的,哪有半点“奸雄”样;

更有人看完乐了,说这分明是《恋与曹孟德》,还得谢谢易老师把三国同人整活了。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衣饰、战场、食物,这片子的细节是真下了功夫

其实,要是单看“硬件”还原,这部片子在国产片里算拔尖的。

后来才反应过来,可能是易中天当编剧兼监制的缘故,之前国产片总栽跟头的考据问题,在这儿居然有了大进步。

就说衣饰吧,袁绍每次出场都穿带纱的紫衣,光线下那材质能叠出好几层光。

这可不是随便选的颜色,矿物得扔进千度窑火,还得加铅当助熔剂,才能烧出这抹蓝紫色。

既显出土大夫贵族的讲究,也明摆着“四世三公”的身份。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反观曹操,大多时候穿戎装,跟袁绍谈判时的常服是黄色,平民也能穿的那种。

这里还藏了个小细节,汉代自认属火德,崇尚红色;而火生土,土德对应黄色,这可是下一个王朝的象征,等于暗戳戳埋了个预言。

战场还原也没糊弄,三国时期骑兵本来就没马镫,片子里所有士兵都是夹着马腹往前冲,这点没瞎改。

官渡之战的场面更明显,外面敌军万人的气势给足了,曹操这边用盾和矛围成圆阵,拿长兵器反击;城里还用上了霹雳车,扔火石挡敌人。

最难得的是,战役结束后给了个俯瞰全场的一镜到底,没只拍胜利的热闹,反而拍了战后的破破烂烂和哀声,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比很多喊着“胜者为王”的片子强多了。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还有食物这条线,本来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藏得挺深。

曹操第一次讨董失败后,听了荀彧的建议,一边练兵一边屯粮,没多久许县就长出黄灿灿的麦子。

他把汉献帝接到许县后,招待少年君王的宴席上,有只麻雀直接落在肩头。

这反差挺有意思,既显了汉朝皇庭再落魄也讲礼制,也暗示许县粮草够多,连麻雀都活得自在。

后来袁绍招待曹操那段更妙,用的冰酒是湖北省博物馆那种冰鉴铜鉴缶,跟当年的“冰箱”一样;还摆了冀州鱼脍、幽州貃炙、并州羌煮,几乎把北方都算进自己地盘。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可这些食物就是摆着看的,用来吓人、炫实力,袁绍根本没懂老百姓要啥。

反观曹操,能站在麦田里跟农人打交道,谁能赢其实早有答案。

不过细节再亮眼,也遮不住片子的短板。

本来以为能靠细节稳住口碑,没成想叙事和人物拖了大后腿,这也是很多人不买账的原因。

流水账剧情、完美曹操,这短板也太明显了

先说叙事节奏,这片子犯了国产动画常犯的错,想讲的事儿太多,时间线又拉得太长。

从曹操袁绍童年偷香炉,到伐董失败、离开联军,再到迎天子、衣带诏事件,最后到官渡之战,堆了一长串事件。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可官渡之战前几乎没重点,前一个半小时看下来,跟翻流水账似的,情绪根本连不起来。

其实,对比《长安三万里》只抓着高适和李白的故事线,这片子明显贪多了,想把曹操早年的关键事儿都塞进去,结果啥都没讲透,只能落个“有佳句没佳篇”的评价。

更让人出戏的是人物塑造,尤其是主角曹操。

这片子叫《三国的星空》,可看下来更像《曹操传》,偏偏曹操还没半点人物弧光。

从开头到结尾,他都是“诸君北面、我自西向”的忠臣样,信念从没动摇过,眼里只有“忠于大汉明君”。

就算遇到挫折,也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是跟汉献帝没把话说明白。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最离谱的是解决方式,汉献帝居然跑到苦守的曹操军营里,说“我不能让你带着心结上战场”,几句话就把误会解开了。

后来曹操大营被攻破,汉献帝站在最前面喊“我乃大汉天子”,居然直接喝退袁绍十万大军,这哪儿是三国,跟看圣斗士星矢里的雅典娜似的,也太悬浮了。

很显然,这片子里的人物都太“假”了,没有真实的人性,更像早就定好的“预制模板”。

老百姓就是突然冒出来喊口号的,忠奸分得明明白白,没一点灰度。

尤其是曹操,片子把他所有有争议的情节都跳过去了,活在道德真空里。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比如他前几年还尊吕布,后来又杀了吕布,这本来能显他狠辣的一面,结果一句话就带过了;

还有他第一次头痛,明明能用来表现他多思多疑的毛病,片子却归罪于“怀疑汉献帝有杀心”,好像只要君王够好,他的性格缺陷就能全消失。

如此看来,这片子的问题其实跟易中天关系很大,说“成也易中天,败也易中天”一点不夸张。

当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品三国》,一反《三国演义》的说法,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是比伪君子强的“真小人”,那会儿的曹操多鲜活,打破了脸谱化,所以大家才喜欢。

可到了这部片子里,易中天把曹操改成了完美的明君圣主,把那些复杂的性格灰度全抹掉了。

比如《后汉书・陶谦传》里记载曹操在徐州屠杀“坑杀男女数十万,泗水为之不流”,《世说新语》里他杀吕伯奢一家的事儿,片子全没提。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观众心里早有这些印象,突然看到一个“洁白无瑕”的曹操,肯定接受不了。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这片子还把三国题材的魅力给丢了。

我们喜欢三国,不是因为英雄都完美,而是因为那是大汉崩解后,群雄辈出、征伐四起的年代,是历史的“窗口期”,充满变数。

英雄靠武艺或才干就能往上冲,能决定天下走向,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有奸诈的,有忠诚的,有谦逊的,有自负的,正是这些“色差”才让三国有意思。

可片子把这些都抹掉了,把群雄变成了“嗲臣文学”里的角色,只讲君臣情深,没了博弈感,也没了人性复杂度。

国庆档黑马失色?顶流的问题不是洗白,是苍白!

总的来说,《三国的星空》算是部“一半好一半差”的片子。

细节考据值得夸,衣饰、战场、食物的还原,能看出创作者用了心;可叙事松散、人物扁平又让它掉了分,没能抓住三国题材的核心。

其实,要是以后国产历史动画能平衡好细节和故事,别再回避人物的复杂性,或许能拍出真正配得上“三国”二字的作品。

毕竟大家看三国,看的不是完美的英雄,是鲜活的人,是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点要是忘了,再精致的细节也没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