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小伙张卫军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却在那个年头杳无音讯,18年过去了,生死未卜。听到这个故事,挺让人心酸的。你说,一个农村娃,好不容易从老家出来闯社会,结果却像石沉大海,给家里留下一道永远解不开的谜。

2007年,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失踪18年生死未卜

张卫军家住在湖南衡阳下个镇里,典型的农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收入一般,小日子紧巴巴的。家里有兄弟俩,张卫军排行老大,人嘛,性格内向一些,跟家里人也不善表达自己,但其实很孝顺。

本来张卫军学习成绩都不错,初中毕业还能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但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这孩子也懂事,主动放弃学业,想着早点出来挣钱减轻爸妈负担。刚开始在县城理发店当学徒弟,每天洗头、打杂、被老师傅冷眼相待,手冻得都裂口子,也从来没想过逃避,就想着学点手艺好养活家。

2007年,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失踪18年生死未卜

可干了两年,日子还是原地踏步,老师傅只把他当免费苦力使唤,也没教什么真本事。随着年龄渐长,他也不甘心一直卡在这小地方混生活,想着反正同学们有的去了广州、有的去了上海,就想去看看大城市到底什么样。

这决定说来也现实——广州更多打工的亲戚,但张卫军偏选了上海。或许对繁华都市有种朴素的向往,也憧憬那里的机会多、收入高。

去上海后,张卫军倒挺能报平安,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家里盖房攒了多少钱,聊着未来似乎挺乐观。他还跟父母提起,在上海结识了一位“干妈”,那阿姨老热心了,经常煲鸡汤给他喝,让他在异乡少了份孤独。母亲听了也放心,希望孩子有个人照顾。

2007年,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失踪18年生死未卜

直到2007年国庆,他回家探亲,这是一年多后的归来。大家见面特别开心。母亲后来回忆,儿子这次回来突然比以前开朗些,还单独聊起了自己的生活琐事。只是待了十来天,胃病犯了说要回上海看病,然后又匆匆启程,也没让父母多送几步路。从此,再也联系不上。

最让人扎心的是,因为当时农村手机交话费不方便,忙农活一耽误,装着“等闲下来再联系”的心思,两个月后才着急发现,已经打不通儿子的电话。“以后还有机会联系呢”,殊不知,这就成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2007年,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失踪18年生死未卜

家里人开始发动亲戚同学寻找,多方打听没有结果。父亲咬牙借钱去了上海找儿子,但到了杨浦大桥那里,发现没有儿子说的工厂,只有些破旧旅馆。派出所那会儿也查不到什么线索,因为成年人的失踪不被当作大事件处理,他找遍附近的小工厂、旅馆,始终无果。有那么一瞬间,绝望到打算跳车自杀,幸好被司机拉住劝慰。

家里修新房的时候,还特意给张卫军留了一间,父母盼望着有朝一日,他推门进来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可年复一年,盼的人没归,思念越来越苦。

2007年,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失踪18年生死未卜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大城市并不少见。有人讲,出来打工总能遇见贵人、受点恩惠,这种干妈、干爸、老板娘,都像缺乏亲情的年轻人为自己寻找的依靠。但抱得再紧,总有一天你会惊觉:这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有时不是想象中那么牢靠。

张家人没放弃找寻,每年来上海贴寻人启事,网络上也发消息。弟弟也结婚生娃了,但一家团圆时,那个空位置始终填不满。几年下来,父母变得更苍老,俩人常常坐在门口,对着远方发呆:“儿啊,只要你还活着,不管有啥事,能报个平安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有时候人生真的像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很多网友看了故事,都忍不住替这个家庭揪心、叹息。打工的孩子们漂泊在外,就是希望给家里带来希望,可有的人却在城市的缝隙中迷失了踪影。


2007年,湖南小伙到上海打工,认了上海干妈,失踪18年生死未卜

其实很多家庭都像张家这样,无数个夜里默默等待一通电话、一封信。希望这份牵挂,能感动天意——哪怕多年后,张卫军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说一句:“我想家了。”那么所有的遗憾和苦难,可能都会化作泪水被悄悄擦干。

谁都不能替别人做抉择,但无论如何,家,永远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归宿。希望每个失联的人,都能找到回来的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