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还没踏上访华行程,中方就先发制人,要求欧盟取消无理制裁,否则就要发起反制。那么,欧盟为何会对中企下手?中方的应对策略又可能是怎样的?

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一同访问中国,并将出席中欧领导人第25次会晤。这一访问本应是一次稳定双边关系、推动经贸合作的重要契机,但就在会谈前几天,欧盟方面突然宣布了第18轮对俄制裁,并且将部分中国企业与金融机构列入其中。

中方如何应对欧盟无理制裁

当地时间7月18日,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第18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方案,新措施重点打击俄罗斯能源系统、原油出口、军工产业、无人机技术,并试图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争经费预算。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决定将部分中国企业和两家中国地方性金融机构纳入“规避制裁实体”名单中,理由是与俄罗斯存在间接合作或提供金融支持。

被点名的两家银行分别为绥芬河农村商业银行和黑河农村商业银行。这两家机构都位于中俄边境城市,平日业务更多集中在跨境清算和地方融资,国际影响力有限。将它们列入制裁名单,并不意味着对全球金融市场构成实际威胁,但这一象征意义却非常突出:欧盟明确表达出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角色的高度警惕。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这一轮制裁是打击“俄罗斯战争机器”的重要步骤,将持续到俄乌冲突结束,并强调会“封锁任何第三方援助路径”。虽然她没有点名中国,但事实上这一制裁方案已经将中国部分企业纳入操作范围,变相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便中国没有直接提供武器支持,只要涉及俄方经济活动,也将面临欧盟监管和打压。

中方如何应对欧盟无理制裁

对此,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外交部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客观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从未向冲突方提供任何致命性武器。同时,在军民两用物项出口方面,也严格按照国内法律和国际义务管控。中方认为,欧盟此举缺乏国际法依据,属于典型的单边主义行为,不仅干扰了中欧正常经贸活动,也破坏了即将召开的中欧领导人会晤的积极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此次反应极其迅速。在欧盟发布消息后的24小时内,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驻欧盟使团先后作出表态,一致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否则中方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这种密集发声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中方不会回避争议,也不会等待对方给出解释,而是提前设定底线。

那么,应如何具体应对?从过往经验来看,中国对外反制措施一般以“对等回应”为基本原则。例如此前针对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中国对关键原材料如镓、锗实施出口管控。此次也不排除在关键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稀土供应链等方面对欧盟发起反制。

中方如何应对欧盟无理制裁

要知道,从经贸层面看,中欧关系密切,利益深度绑定。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无论是欧洲制造业所需的中间品、技术材料,还是中国对欧洲的高端装备依赖,这些都构成了稳定合作的基础。一旦中欧之间在金融、能源、技术等关键节点发生系统性冲突,不仅将重创双边企业,也将对全球产业链带来连锁反应。

但欧方的做法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影响,从宏观层面看,这次事件也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趋势:西方国家在处理对俄政策时,越来越倾向于将中国卷入其中。即使中国没有直接参与冲突,也会因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济往来而被“连坐”。这不仅影响中欧之间的政治互信,也可能迫使中国在某些问题上调整立场和策略,从而加快与“全球南方”国家、亚非拉新兴市场的合作进程。

当然,中国也不会因为几项制裁就全面中断与欧盟的接触。中欧之间仍有大量的共同利益需要协调,比如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人工智能监管、非洲发展等多个议题,都是中欧对话的重点内容。但如果欧方一边希望加强合作,一边却在背后设置障碍,那中方的回应只能是更强硬、更直接。

中方如何应对欧盟无理制裁

总之,这次中欧之间的摩擦,可以说是一次关系重塑前的试探。欧盟以安全为由扩大制裁范围,中国则以正当权益为由提出反制。未来走向如何,将取决于欧方是否愿意回到对话和合作的轨道上,如果仍然一意孤行,那必然会触发更广泛的反制机制。而中方已经清楚表态:不接受被动应对,也不会退让半步,就看欧盟接下来要做何考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