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来自俄罗斯的消息再次引发全球军事观察者的关注。

据俄媒披露,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已经停工停修,国防部正在认真考虑“永久报废”的选项。这艘服役已逾三十年的老舰,自2017年进入船厂维修后,就陷入了命运多舛的泥潭,如今更是濒临被拆解的边缘。

作为前苏联红海军曾经的骄傲,今天却可能以“被弃如敝履”的方式走完航母生涯,令人唏嘘。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库兹涅佐夫”号

“库兹涅佐夫”号的悲剧,其实早就埋下伏笔。

这艘老旧的航母从一入坞开始,就像中了邪一样祸不单行:维修用的浮船坞直接沉入水中、起重机折断砸穿甲板、焊接时违规作业导致大火,酿成死伤事故。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库兹涅佐夫”号

而在改装过程中,舰载电子系统、防空火控设备等升级也混乱不堪,甚至出现“装了拆、拆了再装”的状况。

这一连串的事故,不是“偶然”,而是俄罗斯大型舰艇修造能力严重退化的真实写照。

与其说俄罗斯不愿修,不如说是“无力回天”。

目前俄船厂能顺利维修现代化军舰的产能本就有限,加之俄乌冲突长期消耗资源,大量技术力量与资金都优先保障陆军、空天军与导弹部队,“库兹涅佐夫”号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项目,最终被放弃也在情理之中。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库兹涅佐夫”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消息传出后,不少外媒迅速将焦点投向了中国,甚至有人提出“中国是否会像当年接盘‘瓦良格’一样再接下‘库兹涅佐夫’”。

但这一次,情况早已不同往日。彼时中国接手“瓦良格”号,是出于“从零到一”的战略考虑——彼时中国尚无航母,急需一艘完整舰体进行拆解研究、系统模拟与训练准备。

“瓦良格”号之所以被“改头换面”成为“辽宁舰”,是因为那时中国必须跨过“第一艘”的门槛,哪怕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得踏出这一步。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迈入航母新时代。电磁弹射、全通甲板、万吨级排水,像“福建舰”这样的国产第三艘航母,技术上早已甩开“库兹涅佐夫”一大截。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福建舰

从战斗效率到舰载机协同能力,从飞行甲板布局到后勤维护体系,中国如今正向“自动化+智能化”航母体系跃升。此时若再接手“库兹涅佐夫”,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

且不说其设计寿命所剩无几,硬件老化、结构疲劳早已是“深水炸弹”,就算中国修得起、养得起,这艘“老年航母”的作战效能也远远不符中国海军“远洋作战+战略制衡”的未来定位。

更重要的是,中国当年接手“瓦良格”是技术换代的“敲门砖”,如今再花费巨资接盘“库兹涅佐夫”,所换来的价值几乎为零。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瓦良格号

中国已不再需要“苏联遗产”来成就自己,中国的海军建设早已自成体系、自主设计、自力更生。

那俄罗斯为何迟迟不愿彻底公开“弃舰”决定?一方面,是面子问题——毕竟这是俄海军“唯一的航母”,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用途;另一方面,是战略焦虑——一旦彻底放弃航母,俄海军的“远洋投送能力”将退化为“沿海防御舰队”,这对莫斯科的全球影响力无疑是巨大打击。

但现实终究是现实。

俄方既无力修复,又无法更新换代;继续“拖下去”,只会耗掉更多资源、贻误整体军力部署。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库兹涅佐夫”号

至于所谓“中俄合作改装”的建议,听听也就罢了。中方虽与俄罗斯战略互信稳固,但这不代表中国愿意为“无效产能”兜底。中国的军工科技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与战略需求,不会为“帮盟友面子工程”浪费资金与时间。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会继续加强自主航母研发,而不是回头翻修一艘注定只能“停靠在港口的纪念碑”。

“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其实正好是对“辽宁舰”最有力的注脚。一艘姊妹舰,走进黄昏;另一艘,在大洋上自由驰骋。二者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国家意志与发展方向的本质不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一阿锐说一

再添一艘“辽宁舰”?俄罗斯考虑放弃唯一航母,中国该出手接盘吗

#专家:俄可能保不住苏联海军最后荣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