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铭
如今国庆长假出行,干净快捷的高铁多是首选。遥想上世纪常见的绿皮火车,那曾是三教九流暗潮涌动的“江湖”,尤其是藏身其中的扒手,有时真令人防不胜防。那些曾经的故事恰给“国庆档”上映的口碑之作《毕正明的证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该片不仅有“邪不压正”的警匪对决,“无间道”式的卧底悬念,还有“血色浪漫”的武侠韵味。
不像警察之后才能做卧底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肠!各位让一让,把腿收一收……”这是专属于绿皮火车的集体记忆,很多人还有“火车上扒手多”的意识,甚至“打个盹儿包就不见了”的惨痛教训。绿皮火车内曾发生的各种警匪较量与“江湖”故事也成为影视剧的富矿,早前有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近年又有《南来北往》和《黄雀》等“反扒”电视剧,而《毕正明的证明》则赋予绿皮车上的“快意恩仇”以新的风格。
童年在绿皮火车上的惊险遭遇,让毕正明(王安宇饰)从小就坚定了当警察,当反扒警察,有朝一日“抓尽天下贼”的理想。可作为警校的优秀毕业生,意气风发的毕正明上岗第一天就受到沉重打击:被狗急跳墙的扒手挑断了脚筋,落下了终身残疾,被反扒队的领导“劝退”。
经过艰难的复健,并通过抓贼证明自己后,毕正明留在了警队,并接到新的任务。不忘初心的他用腿瘸作掩护,卧底到扒手帮派“荣门”之中,苦练手艺,以博取信任,誓将犯罪团伙“一锅端”,同时也要为自己报仇。因此,观众得以跟随毕正明的视角,进入犯罪集团的内部,并见证他的成长和蜕变。而他的卧底经历既有扣人心弦的惊险刺激,也不乏蓄力一击给人的爽感。
长得太帅太出众,其实并不适合当便衣警察,更别说卧底了,这是毕正明的师父周队(聂远饰)一上来就给出的忠告。毕正明真正的成长,发生在落下残疾后,他告别了“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光环,甘当邋遢的盲流,伺机加入“荣门”,逐步接近犯罪团伙的核心。他的心路历程其实和《无间道》里的陈永仁有些相似,王安宇的一些眼神和动作,也有向梁朝伟致敬的痕迹,其对于卧底者内心的挖掘也是值得肯定的。
由于周队退居幕后远程指挥,毕正明这个年轻的孤勇者,在大部分时间里只能自行摸索、反复试探。相比于那些老刑警和老扒手,他其实是稚嫩的,那些不自觉流露出的警察习惯有不少破绽可循。他之所以没有过早暴露,并非“演技”多么出色,只能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方面,他被挑了脚筋后,那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挫败感,那种自暴自弃的念头,很符合盲流最常见的心态;另一方面,毕正明与其匪帮师父“大白桃”(张天爱饰)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大白桃”或许早已猜到他的真实身份,这才硬是不让他去“英雄会”(一年一度的扒手技术大赛),从而也避免了他过早暴露。肢体上的残缺,情感上的暧昧,让毕正明得以“过关”,等到“英雄会”在即,警察准备收网之时,他向“大白桃”亮明了身份,并说服对方弃暗投明。
从盗匪片到帮派片都好看
片中,161次绿皮普快带着怀旧感向观众扑面驶来。车内由普通乘客、扒手和便衣警察三方构成的“小社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警察会假装乘客;扒手会扮演警察,去抓捕那些“不上道”的同行;普通乘客则难以分辨真伪。这让影片既有悬念,也不乏喜感。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扒窃”和“反扒”手法,不同身份、利益者的相互较量,从钞票到金牌、铜镜等财物的频频易手,割包、掏袋、转手的奇观化呈现,通过镜头剪辑出来都“煞是好看”,这也是《十一罗汉》《惊天魔盗团》《文雀》等同类盗匪片常用的商业元素。
随着毕正明成功打入“荣门”内部,触及到所谓“三横五纵”等组织架构,旁敲侧击地了解到人人觊觎的“英雄会”,电影又进入到帮派片的类型之中。匪帮“荣门”等级森严,既有众多在一线完成任务的“小绺”,也有“花手”(王彦霖饰)、“少爷”(邬家楷饰)等中层,而他们上面还有掌门“四爷”(冯兵饰)、退隐的前辈“曼姐”(孔令美饰)等等。犯罪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堪称惨烈,最关键的戏份集中在毕正明的仇人、“荣门”里手艺最好的“花手”身上。
“花手”算得上是影片的第二主角,其对剧情丰满的重要性不亚于毕正明,人物塑造也颇为完整,既交待了人物前史、成长经历和心理动机,也描画出他在“荣门”隐忍多年所遭遇的不公。“花手”最终反水,杀了他的师父“四爷”,并想成为新一代的掌门人。王彦霖演出了这个角色的狠辣、阴毒,其独有的“反关节脱身法”,让他在面对警察和同门的危机时刻屡屡实现逆袭反杀,而这种绝技也具有象征意义——一个彻底背弃法律、道德和规则的人,终将是社会上最危险的“弃儿”。
相比之下,帮主“四爷”虽然气势十足,却并非终极反派,过早的露脸让他丧失了神秘感,半途就被自己的关门弟子灭了口。即便是前任大佬“曼姐”,也不是“花手”的对手,这难免让人觉得“荣门”徒有其表,“老一辈”早已被架空,远不如葛优在《天下无贼》中饰演的黎叔,“荣门”的老一辈全然没有“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那种掌控力与拿捏感。
这种更迭的无奈与悲情,正是众多帮派电影的经典命题,从好莱坞的《教父》系列,到香港的《古惑仔》《黑社会》系列,其实都是在讲“龙头棍”已经没用了,年轻一代更加不择手段,那些老派的规矩和“老古板”们,迟早会被后生们摒弃、取代。
“二代双雄”的对决与悲情
年轻人的优势,还在于对时代巨变的敏锐嗅觉,毕正明和“花手”几乎同时意识到,中国铁路马上要大提速,火车将重新编号,这既是警方反扒收网的关键时刻,也是“荣门”团伙内部权力与地盘再分配的契机。
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期,成就了片中正反两派的“接班”:警察这边是周队带着毕正明上车,“荣门”那边则是“四爷”让“花手”冲在前面干脏活。警匪双方多次交锋,老一辈在后面运筹帷幄,年轻人通过实战锻炼收获成长,为后来警匪两边的“接班”做好准备。
随着剧情发展,毕正明和“花手”这对“二代双雄”的对照格局越加明显,导演甚至在“荣门”覆灭后,单独为他们加了一场终极对决的大戏,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演出了武侠感。这段高潮戏更多的是为角色性格服务,尤其是最后两人头撞头、焊死手铐等细节,更像是某种意气用事,两个年轻人都想证明自己技高一筹,同时也都要为死去的同伴复仇。
“大白桃”则是全片中最浪漫、最悲情的角色,她用掩护毕正明的方式“报了恩”,留下了一个“回头是岸”的念想,同时也用自己的生命祭奠了所谓的“盗亦有道”。只不过,这种传说中的古老价值观,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法制的完善而远去,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坐上安全快捷的高铁,现金交易也逐渐被手机支付所取代,“荣门”苦练出的扒窃手艺便再无用武之地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