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掀起“军中大清算”,半年内六名美国将军被解职,美军高层挨个过关,不够忠心的一个不留,唱反调的就地撤职。
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杰弗里·克鲁兹日前被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解职,理由是五角大楼对其“失去信任”。
【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杰弗里·克鲁兹】
这个理由听上去很中性,但问题在于,这个说法太含糊了。
什么叫“失去信任”?是业务能力不行,还是有其他问题?官方并没有进一步解释。
克鲁兹去年2月起担任国防情报局局长,由拜登任命。一般来说,这一职位的平均任职时间是3年,结果仅一年半后,他就被特朗普政府换掉了。
尽管五角大楼的发言人没有明说,但一般认为,克鲁兹“失去信任”的导火索,是几周前国防情报局发布的一份报告。
【一般认为,克鲁兹“失去信任”的导火索,是几周前国防情报局发布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对6月22日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进行了评估,并得出“空袭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的打击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仅使伊朗核计划延迟一到两个月”的结论。
显然,这一结论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的“伊朗核设施被完全摧毁”完全矛盾。
实际上,“午夜之锤”行动刚结束不久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指出伊朗核设施并没有完全被摧毁,受损程度有限,事实与特朗普的说法不符。
如今国防情报局的报告又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此,而是在于这么一份具有官方性质的报告在完成撰写后不久,便被泄露给了CNN等左翼媒体。
对此,特朗普的密友,白宫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高呼这份报告是“极具误导性的”“无异于叛国”。
【该报告对6月22日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进行了评估】
伊朗核设施到底有没有被摧毁,你知我知他知,特朗普当然也心里门儿清,但为了对外宣称“胜利”,他需要美国官方各部门在口径上保持一致。
然而国防情报局的报告戳破了这一谎言。谁写的报告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泄露给了媒体”?
在特朗普看来,就是由拜登任命的、不忠于自己的国防情报局局长克鲁兹——是五角大楼里出了“叛徒”。
而民主党人则表示,就算报告遭到了泄露,也不应该就这样轻易解职军方关键部门一把手,破坏情报部门的独立性。
参议员马克·华纳等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此举无异于“情报政治化”,会削弱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如果军方和情报部门只能迎合总统的说法,那情报分析还有什么意义?
【1.0时期,特朗普与美国军方高层的关系就很紧张】
但特朗普可管不了这些。1.0时期,特朗普与美国军方高层的关系就很紧张,他总觉得美国军方高层与“深层政府”勾结,处处妨碍自己。
而如今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他需要大刀阔斧地清理掉拜登政府的“遗毒”,安排上忠于自己的人。
实际上,克鲁兹的遭遇绝非孤例,过去半年内,包括克鲁兹在内,特朗普政府先后换掉了7名美军重量级将领和情报高层,对五角大楼和情报部门展开了新一轮人事大洗牌,其中6人均有少将以上军衔。
2月21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上将被解职——这是美国军方的实际一把手,是总统的最重要军方顾问。
而替代他的人,则是名不见经传的退役空军中将丹·凯恩——特朗普于2018年12月视察驻伊拉克美军期间认识了凯恩。凯恩虽然是高级将领,不应表现出明显的政治立场,但当时还是打破规矩,戴了一顶Maga帽子与特朗普见面,并许诺自己“一周内就可以解决ISIS”。
【过去半年内,特朗普政府先后换掉了7名美军重量级将领和情报高层】
与布朗一起被解职的,还有拜登时期被任命的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朗凯蒂,该职位至今仍然空缺,仍然是代理局长。
4月3日,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网络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霍被解职,五角大楼和白宫方面均未解释原因。
间接证据显示,特朗普把蒂莫西·霍踢出局的原因,是极右翼网红劳拉·卢默于4月2日在白宫与特朗普见面时,向总统递交了一份所谓“不忠诚人员清单”以及相关调查报告。后者当即采纳了相关建议,并下令国防部长执行免职操作。
与海军作战部长一样,该职位也是空缺至今,由代理局长主持大局——显然,在踢掉“不忠诚的专业人士”后,特朗普很难找到另一个“既专业,又忠诚”的人来填补空缺。
5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代理主席迈克尔·柯林斯被解职,原因是该委员会此前发布了一份不利于特朗普政府驱逐非法移民政策的报告。
时间回到现在,与克鲁兹一同被解职的,还有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米尔顿·桑兹少将,与美国海军预备役部队司令南希·拉科尔少将,原因同样是“失去信任”。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正在进行一次“政治化的人事大换血”。它可能会让特朗普在当下更有“掌控感”,但后果却是让美国的军队和情报体系变得更加脆弱,为未来的政策失误埋下巨大隐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