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多国承认巴勒斯坦,欧洲罕见集体改口,但很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哈马斯已经收到了最后通牒。
据观察者网 9 月 23 日报道,在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 “两国方案” 高级别国际会议之后,全球已有 152 个联合国会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葡萄牙、英国、法国以及卢森堡等欧洲多国是在近期同步改口,宣布承认巴勒斯坦的。
这个转变显然让人意外,毕竟欧洲国家跟美国一样,一向不会站在以色列的对立面。
而如今,局势似乎变了。
但要是说他们是真的“良心发现”,可能性似乎不大,他们改口,更有可能是另有所图。
就在越来越多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之后,哈马斯收到了一个“最后通牒”,是巴勒斯坦政府要求其立即放下武器,并直言,绝不会让他们掌管加沙。
这两组消息凑在一起,传递出来的信号显然非同一般。
欧洲多国近期密集承认巴勒斯坦国,乍一看,好像是呼应巴勒斯坦的独立诉求,甚至让人联想到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常挂在嘴边的 “人权道义”。
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态度转变的背后,藏着更现实的利益考量。
毕竟,欧洲在中东的利益,早已盘根错节,能源、贸易、难民问题,桩桩件件都和欧洲内部稳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很难单纯用 “道义” 来解释这一系列集体行动。
先看能源层面,很多人或许会想,欧洲这些年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对中东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应该大大降低了吧?
然而 2025 年最新数据证明,中东依然是欧洲能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沙特、阿联酋供应的天然气,直接关系到欧洲南部多个国家的冬季供暖。
要是巴以冲突升级,影响中东能源出口通道,欧洲面临的可不止是能源价格上涨,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短缺。
再看贸易通道,地中海 - 苏伊士运河航线,承载了欧洲与亚洲很大一部分的贸易量。
2025 年上半年,哈马斯与以色列冲突升级时,近 10% 的欧洲货轮被迫绕行好望角,单趟运输成本一下增加了近 20%。
还有难民问题,2024 - 2025 年巴以冲突,导致近 50 万难民流离失所,欧洲内部对 “新一轮难民潮” 忧心忡忡,部分国家甚至提前加强边境管控。
这些现实压力,显然比单纯的 “道义立场”,更能促使欧洲做出决策。
而欧洲这次集体改口,最先针对的,是制衡以色列的扩张趋势。
这些年,以色列在中东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就在日前,内塔尼亚胡公开宣称 “不会有巴勒斯坦国”。
这话背后,是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数量,较 2020 年翻了一番,是以色列军事行动不断向加沙地带纵深推进。
要是任由以色列这么扩张,它会不会逐渐主导中东能源合作规则?会不会挤压欧洲企业在中东的市场空间?这些疑问,在欧洲多国的外交文件里,都能找到蛛丝马迹。
卢森堡首相弗里登直言,承认巴勒斯坦国,是针对内塔尼亚胡政府 “违反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的行动。
这话表面在强调 “规则”,实际是警惕以色列过度壮大,冲击欧洲在中东的利益。
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欧洲给中东引入新的力量支点,让巴勒斯坦在外交上能和以色列形成制衡,避免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 “一家独大”,这对维护欧洲在能源获取、贸易合作上的主动权,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对哈马斯的警惕与遏制,同样他们基于利益的考量。
哈马斯的武装属性和激进立场,一直是中东局势里的 “不稳定因素”。
今年 3 月,哈马斯对以色列南部城市发动袭击,以色列当即就对加沙实施大规模反击。
也正是因此,苏伊士运河周边海域拉响了航运安全预警,欧洲的海外贸易受到明显影响。
更关键的是,哈马斯和部分极端势力有关联,欧洲担心它壮大之后会引发连锁动荡,威胁中东能源设施安全和贸易通道稳定。
所以,欧洲支持巴勒斯坦政府也就意味着他们要求哈马斯缴械放权。
这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立场不谋而合,所以阿巴斯在联合国相关会议上表态,“哈马斯将不会在加沙地带掌权,所有武装组织都必须交出武器”。
这种立场契合,让欧洲能借助巴勒斯坦政府,推动哈马斯缴械,既消除潜在风险,又强化与巴勒斯坦政府的合作基础。
不难发现,欧洲的这些行动已经形成了一个 “利益闭环”:
支持巴勒斯坦政府,既能制衡以色列扩张,又能搭建和中东温和力量的合作桥梁;要求哈马斯缴械,既能消除动荡风险,又能巩固巴勒斯坦政府的主导地位,最终都指向自身利益最大化。
就像法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时候,特意提出 “将在人质获释且达成停火协议的条件下在巴勒斯坦设立大使馆”。

这个条件,其实是法国想通过外交存在,扩大在巴勒斯坦的商品市场份额,借助大使馆协调,保障法国企业在中东的能源合作项目。
德国、比利时也在跟进和巴勒斯坦政府洽谈新能源合作,计划参与太阳能、风能项目,降低对单一能源供应国的依赖。
说到底,欧洲这次罕见集体改口,既不是要和以色列 “对着干”,也不是单纯同情巴勒斯坦,而是在中东利益格局变动下的 “平衡选择”。
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制衡以色列,通过要求哈马斯缴械维护地区稳定,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自身在能源安全、贸易畅通、难民管控等领域的核心利益。
未来巴以局势还会变,欧洲的中东战略或许也会调整,但以利益为核心的决策逻辑,大概率不会变。
至于哈马斯能不能接受缴械要求、以色列会怎么应对欧洲的制衡,这些不仅关系巴以局势走向,更直接影响欧洲在中东利益的实现。
这或许就是国际政治最现实的逻辑,每一步行动背后,都藏着对利益的精准计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