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在央视用福建舰弹射画面给大家带来惊喜之后,海军又在随后发布的宣传片中,给大家再上了一道硬菜,首次证实了以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为核心的舰载机体系具备A射B导的协同交战能力,而且歼-35不仅可以充当打击平台,还能协同空警600进行探测。
宣传片中,海军在福建舰编队和舰载机的背景下介绍到:“你探,我打,他协同,我们用数据链结成战斗搭子。”这说的就是利用数据链进行协同交战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预警机、战斗机和舰艇之间能够结成共享信息网,实现超越视距的联合打击效果,这是福建舰体系作战能力的又一项证明。
协同交战能力(CEC)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军提出,它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舰艇、战机和预警机等不同平台“各自为战”的局限。
图:美军E-2D与水面舰艇和标准6导弹的协同拦截
在传统作战中,舰艇雷达受地球曲率限制难以探测超低空目标,战机雷达探测范围也有限,并且开机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而CEC协同交战技术则是可以通过高速抗干扰数据链,将不同平台的传感器,比如雷达和光电设备与武器系统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目标情报的实时共享和战术图像的同步生成。
这样一来,体系内的每个平台都可以不靠自己的传感器来获得目标的信息,这就使得平台的隐蔽性和攻击的突然性可以得到保证。
协同交战能力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是A射B导。
一般战斗机使用主动中距弹都是依靠自己的雷达探测和锁定目标,然后自己发射导弹,自己提供中段指令或数据链修正,直到导弹的导引头开机。
图:A射B导作战流程示意图
而A射B导则不是,在这种模式下,负责发射的战斗机可以不开雷达,保持无线电静默,依靠预警机或其他平台通过数据链发送过来的目标信息来发射导弹和提供中段修正。
这种协同作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攻击的突然性,由于战机的机载雷达没有开机搜索和跟踪,只是与导弹保持了通信,所以不会触发敌机的雷达告警,等到敌机发现导弹来袭时,已经来不及摆脱了。
而且当载机是隐身战机时,这种优势更加明显,敌人将根本搞不清导弹是哪里来的。
在福建舰的舰载机协同交战体系中,固定翼的空警-600就是整个协同交战的核心,而歼-35则是可以既充当导弹隐蔽发射平台,也可以前出部署,利用其先进的光学传感器,执行隐蔽探测任务。它可将探测到的目标信息实时回传至预警机,与空警-600组成协同探测网。
而歼-15T则是可以作为体系的“空中武器库”,在空警-600发送的目标信息支持下,不开雷达,发射导弹,对目标进行打击。
而且,即便没有空警-600预警机,歼-15T和歼-35之间也可以进行协同攻击。歼-35可以利用其隐身能力前出,然后使用光电探测系统来跟踪目标,然后通过数据链将目标信息发送给歼-15T,然后歼-15T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发射导弹,由歼-35来为导弹提供中段修正。
图:歼-35的角色非常多样化
整个攻击过程中,歼-35和歼-15T都没有使用主雷达探测,所以敌机完全无法预料到有导弹来袭,也不知道周边空域有隐蔽的歼-35在跟踪它。
这种“静默猎杀”的作战方式,在取得打击突然性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机群的生存能力。
而除了空战之外,空警-600和歼-35也能够做到与水面舰艇实施协同攻防作战。比如在拦截超出舰艇雷达探测视距的超低空来袭导弹时,空警-600和歼-35就可以前出部署,负责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探测和跟踪目标,然后将目标信息发回055和052D等水面舰艇,由它们发射红旗-9B舰空导弹来拦截。
同时水面舰艇还可以根据预警机或者歼-35发送过来的修正信息,来向导弹发送修正指令,最终引导导弹锁定和歼灭目标。这种协同交战方式大大扩展了水面舰艇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和拦截半径,将航母编队的超低空防御半径从50公里扩展至150公里以上,拦截窗口从几十秒延长至数分钟,抗打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可以说,福建舰舰载机的协同交战体系的建立,使得我军航母编队的战斗力获得成倍提升。它将分散的平台融合为有机整体,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体系对抗”的跨越,不仅极大提升了舰载机和水面舰艇的作战效能与生存能力,更使得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体系也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