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就肯定少不了提到刘伯承元帅,作为第一任校长,刘伯承可以说是为了这所学校殚精竭虑。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办学初期,他还想着让陈毅做政委谁知道一听这话,周总理却笑了起来:“你啊你,你是为了要钱方便吧?”

这话从何而来呢?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刘伯承正在重庆主持西南剿匪。中央计划让他担任总参谋长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却连夜写了封长信:“我年近花甲,更适合做军事教育。现在部队连营干部大多是‘泥腿子’出身,打游击行,可搞现代化战争还差着火候。”

这话一下就戳中了中央的痛点,当时解放军刚刚打完内战,干部队伍里“文盲团长”和“半文盲营长”简直一抓一大把,更不用说一线战士们。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军机械化部队的攻势立即让中央意识到:靠着“小米加步枪”的经验主义行不通了,必须尽快办一所教现代化战术的军校。

1950年10月,刘伯承抵达北京,一见面周总理就笑了起来:“刘老总,你这是‘弃官从教’啊!”刘伯承却说:“总理,我可不是弃官,是觉得教书比当司令更要紧。”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随后,两人就聊到深夜,这一晚上,他们就敲定了学校选址的难题:既然北京找不到合适的敌方,不如去南京看看。

其实,刘伯承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南京有原国民党国防部旧址,占地3平方公里,教学楼、操场都现成,稍加改造就能用。更关键的是,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就在南京,找他“化缘”方便。

“总理,能不能让陈老总兼个政委?”一次汇报的时候,刘伯承试探着问,一听他这话,周总理就哈哈大笑起来,他怎么会不知道对方的意思:“你呀你,是想让陈毅给你批经费、调人手吧?”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原来,当时军费紧张,办学校要钱要物,刘伯承琢磨着陈毅管理着华东地区,有他当政委,审批起来肯定会更顺。

但中央最终还是没同意:陈毅身兼上海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实在抽不开身。

不过陈毅很够意思,听说刘伯承缺人,就立马从华东军区调了几百多名干部,又特批了许多经费。他说:“老刘,政委我当不了,不过这后勤保障我包了!”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1950年11月,刘伯承到了南京,谁知道一看就傻了眼:全校只有十几个个教员,其中大部分都是从野战军调来的“战斗英雄”,战斗经验丰富,可懂战术理论的没几个。

咋办?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国民党起义将领。

第一个被“盯上 的就是廖耀湘。这位黄埔高材生、国民党军中将曾在辽沈战役中被俘,当时还在战犯管理所改造。刘伯承亲自去接:“廖将军,我们办学校缺教员,想请你讲讲‘缅甸丛林战’。”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廖耀湘一听这话就直摇头:“我是败军之将,哪有脸教你们?”刘伯承却还是劝说道:“打败仗才更有教训!你讲讲怎么在辽沈战役中被包围的,这不就是现成的教材?”

廖耀湘被说动了。第一次讲课,他站在黑板前紧张得冒汗,结果台下学员听得十分入神,这些打过仗的干部就想听些实战教训。讲完后,刘伯承更是带头鼓掌:“讲得好!比我这个老战士懂战术!”

另一个被“三顾茅庐”的就是陈颐鼎。这位黄埔三期生曾经也参加过淞沪会战,1947年被俘后一直在教书。刘伯承三次上门,最后一次还带着酒菜:“陈将军,我知道你怕被学员看不起。但你想想,当年你为了抗日也做过不少贡献,谁能看不起你啊!” 陈颐鼎眼圈一红,当场答应了下来。

教员问题解决了,教材又成了一大难题。当时苏联顾问带来了一堆俄文教材,但没人懂俄语。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于是刘伯承干脆就自己学,每天凌晨4点就拿着单词本背,秘书劝他:“您都快 60 了,何必这么拼?”他却认真地说:“等翻译太慢了,我直接看原文才能挑出有用的东西。”

白天,他就带着教员们编教材。没有复印机,只能靠手写油印。刘伯承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改稿,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有次警卫员看见他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红笔,纸上改得密密麻麻。

1951年1月15 日,军事学院正式成立。毛主席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朱德也写下“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国防军而奋斗”。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典礼上,刘伯承站在队列前,腰杆挺得笔直,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右眼因为早年战伤几乎失明,左眼也因过度劳累患上了眼疾。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军校成立后,第一期学员七百多人,全都是打过仗的营团级干部,不少人都带着“功臣包袱”。有个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团长,上课迟到还叼着烟:“我在前线打仗时,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呢!”

见对方这样,刘伯承也没有发火,只是让他上台讲讲 “如何用一个团阻击敌人一个师”。团长讲完,他慢悠悠地问:“你说用了‘口袋阵’,但如果敌人有空军侦察呢?你的侧翼怎么防?”这一句话让团长哑口无言,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上课迟到过。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为了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脱离事迹,刘伯承还经常带着他们去南京城外演习。有次模拟攻防战,他故意让学员用“小米加步枪”对抗“机械化部队”,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看见了吧?这就是现代化战争!”刘伯承当场讲评,“以后你们带部队,不能再靠‘猛打猛冲’了!”

1955年,军事学院又增设海军、空军系,开始培养诸军兵种协同指挥人才。首批毕业的52名战役系学员中,后来出了5个上将、23个中将,包括秦基伟、杨得志等名将。这些人后来成为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1985年,军事学院与其他院校合并为国防大学,校址迁到北京。但南京的老校区至今仍留着刘伯承当年种下的梧桐树,树干上还刻着“治军先治校,强军先强才”的字样。

刘伯承办军事学院,想让陈毅当政委,总理大笑:为了要钱方便吧?

到了晚年,刘伯承几乎全部失明,但还是牵挂着军校。1982年,他听说国防大学要编写战史,特意让人捎话:

“别忘了写失败的战例,胜利的经验人人会讲,失败的教训才是宝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