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广州大学城,晚上找人玩,都不用摇手机了。 直接往路边一站。 就像某种信号,去北亭吃宵夜,去中心湖吹风,甚至,就是想找个人一起去图书馆刷夜赶论文,都能立马组到队。 这事儿,初听觉得是年轻人会玩,再一想,不对劲。 我们这些出了社会的人,别说找个陌生人,就是约个熟人,脑子里盘算的全是,这顿饭对我搞钱有没有帮助,这个人脉以后用不用得上,全是人情世故和KPI。 人家那种“我今晚想吃生蚝,你呢?”“刚好我也想”,就这么简单,没有然后。 这根本不是什么社交降级,我觉得反而是种进化。把所有虚头巴脑的铺垫全砍掉,把目的直接亮出来,行就行,不行就下一位,不浪费彼此一秒钟的情绪价值。这效率,高得可怕。 肯定有人会说,这不安全吧?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 但大学城那个环境,很特殊。大家都是学生,有个学生证在身上,就好像是有了个身份背书,那种最基本的信任底线还在。它是一个巨大的、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 我们丢掉的,或者说再也回不去的,不是跟陌生人说话的勇气。我们丢掉的,是那个可以低成本信任一个陌生人的环境。 出了社会,每个人的背景都成了一个谜,信任的成本高到我们宁愿独自一人。 所以别再说他们是“脆皮大学生”了。 那不是脆皮,那是盔甲还没上身的最后一点柔软。真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