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韩国突然宣布: 9月7日,韩国公布对华团队游免签政策细则。韩国政府将从9月29日至明年6月30日期间,对成员在3人及以上的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停留期限为15天。(观察者网) 韩国终于对中国游客开放团队免签了,但这扇门,开得有点拧巴。三人成团、指定旅行社、同进同出——条条框框绑得挺紧,不像敞开怀抱,倒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限制性开放”。 说白了,韩国这波操作,透着一股“又想拉客,又怕客人赖着不走”的矛盾心态。旅行社成了监管前线,名单提前申报、实时审查、非法滞留连坐追究,压力全转嫁到了组织者身上。游客还没出发,就已经被贴上了一道隐形的标签:潜在风险者。 回想去年11月,中国率先对韩国实施单方面免签,那份诚意明明白白。而韩方拖了十个多月才姗姗来迟地回应,还附赠一大堆限制条款。这份迟来的“礼尚往来”,诚意到底打了几折,明眼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有意思的是,济州岛政策依旧宽松,30天免签照旧,个人说走就走照样可行。而这次的新政,却偏偏把韩国全境游捆上了“团签+指定旅行社”的双重锁链。一边高喊欢迎,一边紧紧攥住准入权限,这种半开半掩的姿态,实在难以让人全然相信他们是真心要拥抱中国游客。 说到底,韩国看的恐怕不是文化交流的热忱,而是旅游业复苏的KPI。总理金民锡八月份就放风说要“刺激旅游需求”,话里话外,瞄准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力。可现在这套严进严出、责任转嫁的模式,却暴露了他们的犹豫和保守。 政策试运行到明年六月底,正好横跨国庆、春节、五一等多个长假。时机选得巧妙,意图也明显:就是要趁热打铁,拉动一波“团签经济”。但游客不是韭菜,割一茬算一茬。如果没有真正的服务提升、体验优化,仅靠一纸有条件免签,恐怕很难唤回疫情前那份双向奔赴的热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