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刷脸支付、AI视频、智能管家……科技让生活更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隐私“陷阱”。AI伪造身份诈骗、智能设备“偷听”事件,个人信息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别担心,这份通俗易懂的防范指南教你筑牢个人信息防护墙。


警惕“以假乱真”:AI伪造风险识别与防范

AI技术能让违法犯罪分子轻松“换脸变声”,冒充你的亲友、同事甚至领导实施违法犯罪,防不胜防。请注意“眼见”未必为实,教你识破深度伪造视频/音频。

①动作验证法: 当视频中对方(尤其是涉及转账、借钱等敏感要求时)显得有点“怪”,别急着答应。请对方做一个连贯的转头动作,或者用手掌完全遮住脸再快速移开。目前的AI技术在模拟这些复杂的面部遮挡和光影变化时,容易出现卡顿、模糊或扭曲。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②声音细节辨真伪: 注意听语音细节。AI生成的语音有时会缺乏自然的呼吸停顿、情感起伏,或者带有轻微的机械感、背景杂音异常。如果对方声音听起来“不像平常”,务必提高警惕。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③多渠道核实身份: 这是最核心的一招!无论视频、语音多么逼真,涉及金钱交易或敏感信息时,务必通过其它可靠途径二次确认。比如,挂断后直接拨打对方常用且你熟悉的电话号码(不要回拨可疑来电号码),或者通过你们共同认识的第三人进行侧面核实。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核心口诀:“视频语音莫轻信,动作验证多核实!”——对可疑的视听信息保持警惕,坚持多渠道核实身份。

管好“家中小设备”:智能设备风险防范

智能摄像头、音箱等设备方便生活,但也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后门”。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①选择靠谱品牌: 优先选择有良好安全口碑的大品牌产品,此类产品更注重隐私保护和固件更新。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②物理开关是“硬保障”: 不用摄像头时,直接盖上或直接拔掉电源,物理隔绝最安心!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③初次设置强密码: 电子设备第一次联网时,立即修改默认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使用高强度、独一无二的密码。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④权限“最小化”: 定期检查手机APP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权限,仅授予APP必要的权限,不必要的权限一律关闭。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核心口诀:“智能设备勤管理,权限密码要收紧!”——为智能设备设置强密码,最小化权限,定期更新和排查。

警方提醒>>

提升防范意识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遇到疑似信息泄露或诈骗,保留好证据(截图、录音、交易记录等),及时拨打110报警。

警民携手,共同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素材 | 广西网警


— 欢 迎 关 注 —


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发防范指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