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中国眼皮子底下,把印军请进马六甲,已经犯下了“引狼入室”的大忌。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应邀访问印度期间,莫迪主动提起,印度希望能够加入到马六甲海峡巡逻队(MSP)框架内,参与到这一战略海峡的日常态势监控。
【莫迪向新加坡提起加入马六甲海峡巡逻队(MSP)一事】
印度想要加入的这个海峡巡逻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以及泰国四国共同维持的一项区域安全协调机制,包括海上巡逻、空中巡逻、情报交流共享这三个主要合作部分。
建立这一巡逻机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针对可疑情况的情报共享和信息交换,打击马六甲海峡以及附近海域曾经猖獗的海盗、武装抢劫等犯罪活动,同时维护这一国际航运要道秩序稳定,确保水道畅通无阻,同时防止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
印度此番提出加入这一巡逻机制,首要目的是通过这一合作,确保自身的海上运输线安全,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印度此举可能还有另外两个长远目标。
首先,印度正在推行“东向行动”战略,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尝试提升自身在东南亚的地区影响力,而在安全、执法等领域的合作一直是印度的主要切入点。
此次莫迪提出加入到马六甲海峡巡逻队框架内,就是要以此来强化印度海空军与新加坡等国军队的联系,提升互信水平,为日后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作准备。
【印度想要加入到这一框架内,与其地缘战略有关】
其次,尽管在四年的边境对峙,特朗普对印度追加关税等一系列事件后,莫迪政府选择了寻求在上合框架内的外交突破,尝试改善中印关系,强化中印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但印度尚未彻底消除其对华防备思想,印度仍旧希望在安全与地缘领域,保持与美国的联系,维持美印在“四方安全合作”框架下的合作。
美印两军正按照既定计划,在阿拉斯加等地展开年度联演,莫迪此前访问日本,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通过东京,向华盛顿释放信号。
在此情况下,印度想要加入到马六甲海峡巡逻机制内,可能也有借此将海空力量的警戒范围扩大到马六甲海峡东部入口,增强对马六甲海峡态势掌控力,以便未来与美国配合,实现封锁马六甲海峡的目标。
具体来说,在这一联合巡逻机制下,参与国的军舰是在各自认领的专属经济区水域进行巡逻,而不是联合编队巡航,但印度能够利用协调中心的信息共享,来强化对于海峡情况的感知。
【印度能够利用协调中心的信息共享,来强化对于海峡情况的感知】
空中巡航更是由参与国轮流派飞机,入驻新加坡的樟宜空军基地,执行巡航任务时,飞机上要有所有参与国的代表。
而从此次会晤后,新加坡在联合声明中对印度提出加入巡逻机制表示赞赏来看,新加坡至少在原则上同意了莫迪政府的请求。
这倒是符合新加坡的一贯态度,即马六甲海峡的国际使用率极高,是联合国认证的国际航行水道,仅由沿岸国家承担日常的安全与维稳职责是不公平的。
但这不意味着,印度已经达成了目标。
在是否允许域外大国介入的问题上,出于主权和管辖权的考量,马来西亚、印尼一直与新加坡持相反态度,认为不应该引入域外力量,维护海域治安的责任应该由各国独自承担,之前美日等国提出派船参加巡逻,就被马来西亚与印尼婉拒。
【之前美日等国提出派船参加巡逻,就被马来西亚与印尼婉拒】
莫迪可能会以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距离海峡只有数百公里远,印度海空军已经在这一线进行了充足的部署为切入点,尝试说服马来西亚与印尼,让这两国将印度视为区域国家,而不是域外大国,才有可能将手伸到这一联合巡逻机制内。
在不久前的9.3阅兵中,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是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更是在国内局势稍有缓和后,便乘飞机连夜赶往中国。
在马六甲海峡巡逻的问题上,马来西亚与印尼有较大概率,会考虑到中国的态度,较为谨慎地拒绝印度加入。
即便印度最终如愿以偿,马六甲海峡的整体态势应该也不会立刻发生改变。
在和平时期,前往中国或者从中国驶出的船只,仍旧能够顺利穿行马六甲海峡,而一旦爆发军事冲突,中国也有能力通过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在南亚次大陆上对印度进行牵制,解放军舰队也不一定要强闯马六甲海峡,走巽他海峡等地也是可选项。
【解放军舰队也不一定要强闯马六甲海峡,走巽他海峡等地也是可选项】
一言以蔽之,印度寻求加入马六甲海峡巡逻机制的举动,既是其“东向行动”战略的延伸,也暗含了与美国协同制衡中国的地缘意图。
然而,尽管新加坡持开放态度,马来西亚与印尼基于主权原则和对区域平衡的谨慎考量,很可能成为印度介入的关键阻力。
即便印度最终成功加入,中国仍可通过多元化的战略选项,在必要时降低潜在风险。
围绕马六甲海峡的地缘博弈远未尘埃落定,其结果仍将取决于地区国家如何在外交自主与大国博弈之间寻求平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