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5日,微创医疗发布公告,宣布获得来自高瓴等的1.5亿美元的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并对今年6月到期的此前约4.5亿美元债务做出初步偿还方案。虽然微创医疗“借新债,还旧债”的做法并不高明,但靠着高瓴的救火,也不至于沦落到变卖子公司股权的地步。
母公司债务危机暂时解除,对于微创医疗的众多子公司来说也算拆除了一颗定时炸弹,接下来各家子公司就要各凭本事“活下来”。
在微创的子公司中,活的最滋润的莫过于已经盈利的微电生理(688351.SH)和微创脑科学(02172)。以脑科学为例,根据近日发布的盈喜,微创脑科学今年上半年预计公司收入较上年同期提升约34%至37%;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3亿至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24%至158%。而微电生理当期同比增加595.92%到827.89%的净利润则更为夸张。
相较电生理和脑科学这两家子公司,微创机器人-B(02252)和心通医疗-B(02160)显然没那么好过。为解决亏损及长期债务问题,微创机器人在今年6月向代理摩根大通和中金公司配售融资1.17亿元。虽然心通医疗-B(02160)近期没有类似融资的策略,但公司股价才在7月25日盘中创下上市新低的0.72港元,这家械企为了“活下去”,也要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扭亏上。
从市场扩张转向专心扭亏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7月24日,心通医疗发布2024H1季度盈警:预期公司2024年上半年取得净亏损约5000万-6500万元,同比收窄约63%至72%。
在公告中心通医疗表示其当期净亏损大幅收窄主要有三大原因:在收入层面上,心通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产品在全球商业化方面的持续推进,以及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及其导引系统在中国的商业化进展,共同推动其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2%至28%;
而在成本控制层面上,当期心通医疗对其供应链进行了持续优化,推动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从结果来看,心通医疗当期毛利率已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4个百分点。
心通医疗还表示其在报告期内,通过统筹内外部资源、发挥集约效应、提升运营效率等措施,实现了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心通医疗在其业绩预告中表示,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力争实现2025年扭亏为盈。
实际上,心通医疗这个时间点在利润端的策略转向让投资者多少有点惊讶。回顾其2023年财报数据,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33.9%;与此同时,公司税前亏损其实仍有小幅扩大,从4.51亿元扩大至4.64亿元。当时心通医疗给出的营收增长理由,源于其国内TAVI产品手术量的增长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目前心通医疗的产品已全面进军国际市场,海外已覆盖包括阿根廷、泰国、哥伦比亚、巴西在内的4个国家,核心产品VitaFlow Liberty®也在今年4月获得欧盟CE认证进程,并积极布局印度、韩国、俄罗斯、墨西哥、智利等海外市场。从其2023年报中也不难看到,2亿元的营销费用几乎与当期营收同增,当时心通医疗的策略应该是想通过收入覆盖成本从而实现盈利。
从此次中报口径来看,虽然心通医疗仍表示将通过“拓宽收入渠道”的方式扭亏,但从此次收入增速与亏损收窄的比率差也能看出,心通医疗的策略正从通过增收扭亏走向控费扭亏。
赶在集采前完成造血
在2023年年报业绩交流会上,心通医疗管理层透露了公司在海内外的发展情况:2023年心通医疗加速推进VitaFlow 产品在全球的商业化布局,并实现全球植入量3820例,其中国内3700例,海外120例。国内市场还是心通医疗最核心的收入来源。
换言之,如果国内TAVI市场开始进行集采,心通扩张增收扭亏的步伐便将戛然而止。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今年6月,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广州医用耗材医疗机构联合采购文件(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套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下称《采购文件》),显示此次采购品种为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套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三类医用耗材。采购联盟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7所三甲医院组成。而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该中心已开始向各相关单位发出征求意见稿。
根据瓣膜中心NTCVR数据,目前广东TAVR植入量约占全国9%。加之此次集采其实同去年北京市“DRG联动采购”类似,均是区域性采购,对行业影响可能有限,但值得一提的是,TAVR目前难以打开国内市场局面,其中昂贵的价格因素不容忽视。美国与德国的TAVR渗透率高,其中一个核心要素是医保报销。而TAVR在我国暂时还没有纳入全国医保,且费用较高。TAVR瓣膜均价在20万元以上,加上手术费用,患者整体需要承担30万元左右,而这无疑推高了市场教育的成本,也是国产厂商还未盈利的原因之一。
此次广东集采或引发对TAVR集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对于国内还未盈利的“TAVR三剑客”来说,集采后的盈利压力只多不少。
其实转向控费的并非只有心通一家。以沛嘉医疗为例,在2023年下半年沛嘉医疗便加强了控费力度。对比此前2023年H1财报,彼时沛嘉医疗不论是销售费用还是研发费用,二者的同比增长率均远高于当期的公司营收增长率,最终导致了沛嘉医疗在2023年上半年亏损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至2.12亿元,同比增长130.55%。但在下半年,沛嘉显著改善了费用支出节奏。从全年数据来看,其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了22.7%、17.1%和82.2%。
国产TAVR厂商加速造血进程其实与其在国内面临的市场情况有关。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TAVR市场规模将达到113.6亿元,2021年至203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4%。
虽然国内TAVR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与其他器械细分赛道不同,目前我国已获批TAVR包括进口厂商爱德华、美敦力等,国产厂商启明医疗、微创心通等。据华泰证券研报分析,我国TAVR管线布局深远,价格及技术优势较进口厂家明显。因此基本不存在其他细分赛道拥有的“国产替代”逻辑和优势,相反却会加剧国内企业在进院端的竞争压力,以价换量或许会进一步压缩其利润和增长空间,所以对于心通医疗来说,在难以得到母公司输血情况下,2025年实现扭亏目标还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