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考公,还有必要吗?

考公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得有股子执念撑着,还得有持续往前的动力。但每个人走这条路的样子都不一样,尤其是30岁以后才备考的人,心里的想法、身上的担子,都跟年轻时候考公不一样。

先说说考公这条路上的不同人——为啥30+考公格外不一样?

考公没有固定的“剧本”,有人早早就启程,有人半路才转弯。

有的二十出头就想着考公,哪怕一次又一次没考上,也咬着牙坚持,就想给自己这份坚持一个结果,不管最后成没成;

也有人试了两三次,回头想想觉得自己确实不适合这条路,干脆放下,转身去闯别的路子;

可到了30岁往上,不少人考公是“被逼出来的选择”——要么经济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要么遭遇了中年危机,在外面撞过不少南墙、挨过不少累,才重新拿起书本,想考个稳定的工作。

跟刚毕业就考公的年轻人比,30+考公的人心里更“有数”:不是凭着一股热血,而是见过职场的复杂,受过“社会毒打”后,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一份安稳、不糟心的生活。这份明白,让他们备考时更能扛得住压力。

30+考公的那股劲儿从哪来?以前吃的苦,现在都是底气

30+备考的动力,其实都藏在过去的日子里。

在公司里见过不少勾心斗角,也受过不少没道理的委屈,才知道“稳定”不是空话,是真的能让人心里踏实;

早就不是没吃过苦的年纪了,以前扛项目、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些熬过来的日子,现在都变成了备考时的耐心和抗压力;

不像刚毕业时迷茫,知道自己要什么,哪怕记忆力不如以前、时间也碎片化(要兼顾工作家庭),也能盯着目标一点点挤时间学。

这份“知道自己到底要啥”的清醒,其实是30+考公人独有的底气。所以真要是30多了想考公,别总纠结“年纪大了行不行”,有这个念头,就沉下心去拼就完了。

给30+考公人的几句实在建议:别瞎使劲,找对方法才管用

大龄备考不用跟年轻人比“拼时间”,要比“拼效率”,这几点可以照着做:

1. 备考的事别到处说。老话说“事以密成,言以泄败”,真不是矫情。哪怕是爸妈,刚开始也可以不说——30岁的人考公,背后是一家子的期待和自己的压力,外人很难真的懂,说多了反而容易被问东问西,打乱自己的节奏。安安静静学,等有进展了再说也不迟。

2. 错题别光抄,得弄明白自己错在哪。别把错题本当成“抄题本”,光抄一遍没用。每道错题都要想清楚:是知识点没记牢?还是解题思路走偏了?甚至是计算粗心了?比如数量关系总错,就专门挑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每周练个三五道,针对性补短板,才不会在原地打转。

3. 考试题型变了,复习方法也得跟着改。考公不是死读书,题型每年都有小变化。比如资料分析最近精算题多了,就去B站搜搜专门讲精算技巧的视频,学人家怎么快速算;常识题爱考最近的时政,就每天花20分钟刷点时政题,别抱着老教材啃。灵活点调整,才能补上记性不如年轻人的短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