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全知的修拉哈特
▲美丽的黄岩岛,确实需要保护好
9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力于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这事儿一出,吃瓜群众们看不懂了,填岛、驻军等操作没有,却要搞自然保护区,但是菲律宾却真的慌了。为啥?因为中国这招“不填岛”的操作,看似退了一步,实则进了三步,正中菲律宾的七寸。
▲央视农业主持人发微博强调林草局职权
黄岩岛作为南海争议热点之一,中国在该区域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外界解读为生态保护与主权治理的双重信号。所谓自然保护区,可不是随便拉个警戒线就完事。按照规定,它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等级。核心区那是绝对禁地,除了搞科研的,谁也别想进去;缓冲区可以有,旅游经营免谈;实验区倒是能搞搞参观旅游,但必须得符合保护区管理目标。别小看这些条条框框,它们可都是维护生态的硬杠杠。
▲林草局新公布的文件,可以确定被划为保护区的部分不会填海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填岛、不驻军就没法宣示主权。但设立自然保护区这事,妙就妙在“润物细无声”。虽然没有大兴土木,但它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这意味着更精细化的管理。保护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长期维护、监测、执法。相关的机构、人员、资金都要到位,这本身就是一种主权存在的体现。
▲去年6月我海军在仁爱礁附近活动舰船
其次,它可能带来旅游等活动。等条件成熟了,黄岩岛开放旅游也不是不可能。你想想,游客来了,安全谁来保障?补给谁来提供?这不就又多了几个理由,让我们的海警和海军在那儿“常驻”了吗?
最后,它是对菲律宾最好的反击。菲律宾总喜欢在南海问题上胡搅蛮缠,又是抹黑中国渔民,又是炒作环境问题。现在好了,有了保护区,咱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管起来,谁破坏环境,就罚谁,这比啥都管用。
▲民间活动增多后,海警更需要增强存在感
说起菲律宾,那真是“贼喊捉贼”的典型。一方面,他们自己偷偷摸摸地在南海搞小动作;另一方面,又拼命地抹黑中国,说我们破坏环境。他们甚至还编造谎言,说中国渔民在黄岩岛使用氰化物捕鱼。结果呢?自己的海岸警卫队都出来打脸,说根本没证据。等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执法后,自然可以对其非法捕捞、破坏坏境等行为抓现行、公诸于众。
菲律宾这种伎俩,无非就是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博取国际同情,然后拉拢一些国家来对抗中国。但是,这种把戏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有人可能会问,成立保护区,海军、海警干啥去?答案很简单:保驾护航。
一方面,他们要保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打击非法捕捞、倾倒垃圾等行为。另一方面,他们也要维护国家主权,防止外国船只非法进入。
所以,我们的海军、海警,既是生态卫士,更是主权守护者。有了他们的存在,黄岩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既美丽又安全”的地方。
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次巧妙布局。近年来,菲律宾大肆鼓噪中国威胁,疯狂扩充军备,陆续从韩国、日本甚至印度采购大量武器,又频繁与我海军海警制造摩擦在国际舆论场造势,除了军事上的遏制手段,切实加强对相关岛礁海域的管控才是更为重要的。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美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科学评估后,有条件开放部分区域供旅游观光,那绝对会成为一个热门目的地。想象一下,乘坐舒适的游轮,穿梭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远处是如诗如画的潟湖风光,水下是五彩斑斓的珊瑚礁群和热带鱼。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壮美的自然景色,还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在南海的实际存在。
更重要的是,旅游收入也能反哺保护区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让黄岩岛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在南海的担当与作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