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海洋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arinu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面覆盖一层绿色
海洋升温威胁地球“造氧机”: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氧气或面临危机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将失去勃勃生机。这种利用太阳能驱动全球大部分食物链的机制,由各类植物、藻类和蓝藻共同承担,但其中一种名为“普罗氯球藻”的蓝绿藻,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光合生物,其作用尤为关键。
这种海洋微生物体积在蓝藻中也属微小,却在其栖息地乃至更广阔的区域发挥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它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地球氧气产量,构成了海洋食物网的重要基石。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普罗氯球藻及其众多受益者,可能比此前预想的更易受海洋温度上升的影响。
普罗氯球藻分布广泛,栖息于全球75%以上的日光照射表层水域,在热带及周边海域最为常见,完美适应了温暖且营养匮乏的环境。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家弗朗索瓦·里巴莱特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指出:“热带近海海域呈现出明艳的蔚蓝色,那是因为除了普罗氯球藻,水中几乎没有其他生物。”
正是因为其对高温的亲和性,部分专家曾认为,随着化石燃料燃烧及碳汇减少导致海洋温度持续攀升,普罗氯球藻可能会茁壮生长。然而,这项新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表明高温环境未必对这种微生物有利。研究者指出,普罗氯球藻的理想生长温度区间为19到28摄氏度,并警告多数热带及亚热带海域预计将在75年内突破这一温度上限。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蓝绿藻将在未来蓬勃发展,但在最温暖的区域,它们的生长状况并不理想,这意味着海洋食物网的其余部分将面临碳源(即食物)减少的困境,”里巴莱特表示。
现有关于这些微生物的数据主要来自实验室培养的细胞,因此里巴莱特及其团队试图从自然环境中的普罗氯球藻获取新数据。
“我提出的问题是最基本的,”里巴莱特表示,“它们在温暖环境中是否感到舒适?还是不适应高温?”
托马斯·G·汤普森号研究船上载有监测光合蓝藻的设备,拍摄的日落景色
为了寻找答案,研究团队在历时13年、共计90次航次中,采集了8000亿个普罗氯球藻尺寸的细胞样本进行分析。他们使用了一种由里巴莱特共同研发的流式细胞仪,该设备专为检测普罗氯球藻等微型浮游植物而设计。研究人员通过船载设备的激光测量微生物,并运用基于成熟方法的统计模型估算其生长情况,整个过程对研究对象干扰极小。
研究发现,细胞分裂速率随纬度变化,作者将其归因于水温差异,而非光照或营养物质的变化。这些微生物在19到28摄氏度的相对温暖水域表现最佳,但超出该范围后却意外地难以生存。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减缓,仅为耐受范围下限水域记录值的三分之一。
“它们的崩溃温度远低于我们的预期,”里巴莱特表示。
热带海域因水温较高导致营养物质贫瘠,这限制了深层营养物质向上循环。普罗氯球藻等蓝藻通过缩小体型和精简基因组来适应环境,其基因组已被精简至最基本要素。尽管精简基因组带来优势,但微生物可能因此丧失了与应激反应相关的远古基因,这可能限制其应对快速升温的韧性。
这可能为另一种蓝藻——蓝球藻——打开了机会之门。这种藻类与普罗氯球藻共同主宰着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蓝球藻能适应更温暖的水域,但需要更多营养物质。然而,如果它真的取代了普罗氯球藻的生态位,我们尚不清楚这将如何影响整个食物网。
“若蓝球藻属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生物未必能像与普罗氯球藻属共存数百万年那样,与其建立相同的互动模式,”里巴莱特指出。
研究显示,在本世纪末的温和升温情景下,普罗氯球藻在热带地区的生产力可能下降17%;若升温加剧,则可能锐减51%。全球范围内,中度变暖将导致其生产力下降10%,极端变暖情景下则可能减少37%。
“它们的地理分布范围将向南北两极扩展,”里巴莱特指出,“虽然不会消失,但栖息地将发生迁移。”
研究作者指出该研究存在局限性,包括研究方法可能掩盖了罕见的耐热菌株。虽然数据覆盖了多个海洋区域,但许多重要的热带区域仍未纳入研究范围。
“这是目前数据最简单的解释,”里巴巴莱特表示,“如果发现新的耐热菌株证据,我们将欢迎这一发现。这将为这些关键生物带来希望。”
如果说,海洋是地球的肺,那这些微小的微生物,就是这颗巨大肺脏里,那些最不可或缺的肺泡。它们悄无声息地工作,为我们制造着赖以生存的氧气。然而,当气温的升高像一把无形的刀,正在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时,我们才意识到,一场看似遥远的危机,正以一种最微观、最基础的方式,悄然逼近。而我们能做的,不只是在纸上讨论,而更应该思考:一个健康的星球,究竟需要我们做出怎样的改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