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南昌扇子哥表示不追究责任

“扇子哥”因呼喊外甥名字被误听为“宰了你”,当街被群众制服交给警察。图/封面新闻视频截图

“不打不相识,请你们吃南昌拌粉。”

据江南晚报消息,近日,南昌“扇子哥”发视频还原自己被误打的经过。此前,他因呼喊外甥名字被误听为“宰了你”,当街被群众制服交给警察。对于这一乌龙事件,“扇子哥”表示,不会追究任何人的责任,还要请热心群众吃拌粉。

在被误认为危险人物、遭到路人制服后,南昌“扇子哥”不仅选择不予追究,更以一句“不打不相识”大方邀请众人共品南昌拌粉。这一举动,不仅化解了一场因信息误判引发的冲突,更以宽厚包容的姿态,为“见义勇为”这一崇高行为注入了坚实而温暖的支持。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亟需的、对善意行动的容错与激励。

此事中,“扇子哥”白白挨了一顿打,还差点被警察带走,自己一定很是委屈。但是,也应看到的是,这起乌龙事件中,热心群众的行动是出于正义,也是善意的,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见义勇为,是“为了制止发生恶性事件”。

对“扇子哥”而言,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层面,这都是一场无妄之灾。然而,他并未因此陷入愤怒或指责,而是以出人意料的宽容态度,选择理解与原谅。这份包容,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对见义勇为者初心善意的深切尊重。

而那些出手制止“扇子哥”的群众,在听到疑似暴力言论的瞬间,没有选择冷漠走开,而是基于一份朴素的正义感、一份对公共安全的责任心,挺身而出。这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正是社会正气的体现。尽管是一场误会,但那份守护他人的善意不应被否定。“扇子哥”的不追究,正是对这份善意的珍视与保护。

更重要的是,“扇子哥”的选择为见义勇为营造了宝贵的“容错空间”。现实中,许多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犹豫不决,并非缺乏勇气,正是担心因判断不准、方法不当而面临责任风险。

而见义勇为往往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自然难以做到信息完备、行为完美。“扇子哥”的宽容,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人们珍视的是那份挺身而出的初心,对于因善意而导致的失误,我们应当给予理解而非苛责。这份包容,能够减轻潜在救助者的心理负担,让更多人在关键时刻敢于行动。

与此同时,“扇子哥”的谅解也是对见义勇为精神最有温度的回应。当善意因误会而受挫时,当事人的宽容与谅解,正是对义举最有力的鼓舞。这种正向反馈,能够让见义勇为者感受到善意的循环,也让更多人愿意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

由此而言,“扇子哥”的宽容递出的不止是一份跨越误解的善意,更是对社会正气的守护。

撰稿 / 郭元鹏(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