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如何预防“冷中暑”
5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今天,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持续发布,预计成都部分区域最高气温或将升至40℃以上。连续多日晴热“在线”,烈日之下,除了警惕热射病等热疾病外,“冷中暑”也同样需要注意。“冷中暑”是什么?如何预防?今天,四川省卫生健康委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进行了解读。
记者了解到,“冷中暑”实际上是温差急剧变化导致机体散热功能受到限制,分为由热至冷和由热至冷两种。前者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中处于毛孔扩张、汗腺开放的散热状态时,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引发皮肤血管剧烈收缩和汗腺功能抑制。后者是机体本身在空调房里面,毛孔收缩,突然暴露于高温环境,皮肤血管不能及时扩张、汗腺无法迅速启动散热功能,导致体内蓄热无法有效散发。“这两种现象在夏季空调房与户外高温环境频繁交替的场景中尤为常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高宏光说。
据了解,“冷中暑”和中暑的表现比较相似,同时也有一些个体差异性。有些人可能就表现为胃肠道的表现,比如恶心、腹部绞痛或者是腹部不适,有些人可能是表现为有便意,或者出现头晕乏力、有汗又出不来、闷热感等。
“预防‘冷中暑’,首先要避免温差的急剧变化。”高宏光提醒,从外面回到房间里面,室内的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过低,避免直接从高温环境进入强冷空间。开始的时候可适当的把室内温度稍微调高一点。另外,可以适当地喝一点温热的水,促进胃肠道血管舒张。有条件也可以用温热的水擦浴一下皮肤,促进毛孔的开放和调节。除此之外,一些中药,如藿香正气液或其他有祛湿和解表作用的中成药也可以考虑服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瑰玮 图据 网络 编辑 曾雪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