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五年。阵痛期过后,在“十五五”的新阶段里,如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兼顾稳定、发展和转型,成为一道重要的课题。
10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房地产市场能否平稳健康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人、房、地、钱”四类要素资源的配置效果。住建部指导各地以编制和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9.26以后大力度救市,目前看效果维持的周期有点短。尽管有纾困的新需求,但政策应出尽出,这导致政府、市场、行业对如何止跌回稳、健康发展比较迷茫。现在看,传统政策救市的思路需要调整,要告别短期化、旧范式。而“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本质上是摸清底数的同时,精细化分析供求关系、居民需求的变化再谋划供给,而不是以政府要买多少地、搞多少投资为导向。
再次提及“保交房”
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中,“保交房”并未缺席。《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这场介绍“十四五”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效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保交房”的最新进展。
董建国指出,“十四五”期间,住建部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国家、省、市成立了三级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指导各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楼一策”推进分类处置。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纳入“白名单”给予项目融资支持,保障正常建设资金需求,推动项目早日建成交付;对资不抵债的项目,加快推进破产重整或清算,在司法处置中把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对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查处,不让其“金蝉脱壳”、蒙混过关。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
回应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关问题时,他也在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的改革中提及了“保交房”:房地产开发方面,项目公司依法行使独立法人权利,企业总部履行投资人责任,项目交付前严禁投资人违规抽挪项目公司销售、融资等资金,严禁抽逃出资或提前分红;房地产项目融资方面,推广“保交房”工作中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目前全国“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商品房销售方面,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规范预售资金监管。
从近期市场来看,“保交房”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十分重要。中指研究院10月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1—9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销售额1000亿元以上阵营6家,与去年同期持平,分别为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和万科。销售额在500亿—1000亿元的企业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在300亿—500亿元的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在100亿—300亿元的企业4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
告别“政策救市”思路
会上披露了一组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同时,存量住房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
“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的省份二手房交易超过了新房,这些省份基本是东、中部房地产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的省份。”李宇嘉指出,进入存量时代,不能拿新房增长与否来评判住房市场是否企稳,而要以新房+二手房来综合评判。新房+二手房总体来看,市场开始趋稳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观点认为只有政策放水、松绑才能让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不同,此次会议明确了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房、地、钱”四类要素资源的配置效果。
李宇嘉对此分析认为,人房地钱要素联动,要求从增量思维的旧模式转向存量思维,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一方面意味着有需求就供应,需求不足就不要强力供应;另一方面,如果需求转向存量,就盘活存量,如果需求还在增量,就供应增量,但要高质量供应,同质化的新增供应也是无效供应,因为对品质需求增加了。另外,如果需求有潜力,但不是现实需求,就要先供应租赁、保障房,然后完善就业环境,再转化为商品房的消费,也就是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总之,要以人和房的匹配决定土地供应,而不是反过来。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会议提出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目前各地正在积极谋划、科学研判,编制“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预计人口规模大、持续流入的地区,未来土地、金融等资源也将得到更多保障。随着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各项任务逐渐落实,将形成供应体系健全、要素配置合理、监管制度规范、行业经营稳健的房地产发展新格局,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