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天幕下,一场没有硝烟却火药味十足的空中较量正在上演。7月9日和10日连续两天,解放军派出一架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对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的电子侦察机实施了强硬拦截驱离。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双方最近距离被日方描述为仅有30-60米,紧张的对峙持续了十多分钟。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防卫省随后发布的照片清晰显示:、

中国飞豹战机机翼下,赫然挂载着两枚霹雳-5空空导弹。这不是训练弹,是货真价实的实弹亮剑,传递的信号冰冷而直接。

面对日方所谓“中国战机‘异常接近’”的炒作和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已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舰机屡次对中国正常军事活动进行抵近侦察,这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真正源头。而这样的戏码,在近段时间并非第一次上演。

飞豹挂弹不只是“秀肌肉”

当日本防卫省煞有介事地公布飞豹拦截照片时,不少军事爱好者第一反应是惊讶:这款1988年就开始服役的“老将”,怎么还在执行如此前沿的拦截任务?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这背后,藏着中国空军的实用主义战术智慧和对东海态势的精准拿捏。飞豹战机虽然服役多年,但它有个突出的优势:最大航程高达1600公里以上。

这个数字,比很多现役的第三代甚至部分三代半战斗机都要远。面对日本那架慢悠悠的螺旋桨动力YS-11EB侦察机,飞豹,完全有能力长时间伴飞、监视和驱离。

利用“油多腿长”的优势持续施加压力,耗到对方不得不返航。这一点,日本空自恐怕感触最深。三十年前他们第一次遭遇飞豹时,就领教过这种“你油尽返航,我仍在巡航”的无奈。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飞豹拥有11个武器挂点,最大载弹量接近9吨。这次它挂载的霹雳-5(PL-5)空空导弹,虽然是中国较早期的红外制导格斗弹,但实战威慑力丝毫不减。

挂实弹升空拦截,这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警告姿态。它的潜台词非常清晰:我的存在不是观光,我的武器不是摆设。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你的侦察行为已构成威胁,若执意挑衅,一切后果自负。这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穿透力。用一款即将换代的老式战机,去拦截日本同样老旧的侦察机,这体现了解放军的精明算计。

既能充分展现了维护主权和安全的坚定决心;又有效控制了冲突升级的风险,避免动用更敏感、更昂贵的先进战机引发过度解读或擦枪走火。用最合适的工具做最合适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谁才是麻烦制造者?

日本方面在渲染“中国威胁”、炒作“异常接近”时,总是习惯性地忽略或模糊一个核心事实:它那架被拦截的YS-11EB电子侦察机,本身就是个“麻烦精”。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YS-11EB的原型机YS-11,是日本在1960年代研制的双发涡桨运输机。日本将其改装成电子侦察机,服役时间早已超过半个世纪。

这款老掉牙的飞机,航速慢、机动性差、自卫能力几近于零,却常年在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边缘甚至内部活动,

利用其搭载的电子设备,搜集中国沿海雷达信号、通讯情报和军事部署信息。它的每一次出动,本身就是对中国安全利益的蓄意窥探和潜在威胁。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历史重演,距离为何越来越近? 类似的戏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断上演。早在2013年,日本就曾大肆炒作过“中国战机逼近日本军机50公里”的事件。

从当年的“50公里”,到如今的“几十米”,距离的急剧缩短,恰恰反向证明了一个关键问题:日本军机的侦察活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具有挑衅性!

我国国防部的回应一针见血:我国的处置措施完全合理合法、专业规范、克制有度。距离近,是因为你靠得太近!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空中这短暂而激烈的交锋,不过是西太平洋地区力量格局根本性变化的一个缩影。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战斗机,依然是服役超过40年的F-15J。

这款曾经辉煌的战机,面对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日益庞大的三代半战机群,早已力不从心。更别提中国还有数量不断增加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

而解放军的航母,也已经开始不如深蓝的战略投射。解放军双航母编队深入太平洋腹地进行常态化训练,已经成为新现实。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当山东舰的歼-15舰载战斗机在硫磺岛附近空域巡航时,其作战半径意味着整个日本列岛的核心区域,都已处于其有效覆盖范围之内。这种力量存在本身,就是无声的宣言。

解放军在远海训练中展现出的专业性和纪律性,恰恰是如今我国军队已经具备强大战斗力的直观体现。

歼-15飞行员能在公海上空,面对不断逼近的日本P-3C侦察机,精准地将距离控制在45米并维持长达80分钟,这需要何等的飞行技术和战场纪律?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这绝非鲁莽的“好勇斗狠”,而是高度自信与严格训练铸就的“肌肉记忆”。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往往比武器本身更具威慑力。

明知自身实力对比处于劣势,明知挑衅行为风险极高,为何日本侦察机还要频频冒险,甘当“急先锋”?这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内政治因素在驱动。

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棋盘上,日本被赋予了更前沿、更激进的“马前卒”角色。频繁的侦察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向美国展示价值,配合其围堵中国的战略需求。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而日本国内部分右翼政客和媒体,出于国内政治需要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甚至抛出“2025年中日必有一战”这类耸人听闻却毫无根据的荒谬预言。

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毒化了地区安全氛围,也绑架了日本自身的理性决策。煽动对抗很容易,但战争的代价是日本绝对无法承受的。

对于日本方面所谓的“战机异常接近”的担忧,解决之道其实再简单不过:管好自家的侦察机,别再打着“自由航行飞越”的幌子,跑到别人家门口搞抵近侦察、刺探情报。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广袤的太平洋,容得下所有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如果有人执意要玩火,要当别人的棋子,不断试探底线、制造风险。

那么,中国战机翼下那枚挂载的实弹,以及飞行员那专业而坚定的眼神,就是最直白、最不容误读的答案。

敬酒不吃?那罚酒的滋味,恐怕比想象中更苦涩,也更持久。何去何从,是时候做出明智的选择了。

参考资料:
《日媒炒作“一架中国战机‘异常接近’一架日本军机”,中方此前已表态》——环球时报

敬酒不吃吃罚酒!中日爆发兵刃相向,飞豹战机挂实弹,不再留情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