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电视剧《利剑·玫瑰》在央八电视剧频道已经连续播出两日。在首日播放的时候,我见很多账号发布这部电视剧的峰值收视率数据(酷云实时的数据),并且鼓吹这个峰值收视率数字。不过,剧作第二日播出之后,这些账号却并不关注收视率数据了,也不做数据对比了。本着有一说一的原则,我帮着这些账号做一下该剧开播两日的数据对比。

酷云的收视率数据,《利剑·玫瑰》的首日收视率是1.8902%,次日的收视率是1.6971%。显然,该剧次日的收视率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这种下滑,最直接的原因便是,观众们对于剧作质量失望了,选择了弃剧。我们不妨对追问几句,打拐优势题材,为什么出现了口碑上的不佳呢?

打拐题材,是和观众们息息相关的。而和观众们息息相关的题材,往往会获得非常不错的收视率成绩。这也是我在介绍该剧定档的文章当中,为什么说这部戏收视率可能会非常不错的原因。但是,在优势题材面前,这部电视剧自身的质量,并没有承接住题材优势,相反,它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叙事失真的问题。目前,该剧当中的出现了三波角色。第一波角色,是打拐工作人员。第二波角色,是受害者及其受害者家属。第三波角色,是犯罪分子。在这三大人群的角色塑造当中,《利剑·玫瑰》都存在失真的问题。打拐工作人员方面,和早前播出的《我是刑警》等写实题材的电视剧相比,《利剑·玫瑰》当中塑造的工作人员们,更像是偶像剧气质的,而非写实气质的。这是该剧目前来讲,最大的问题。

出现这种问题,有剧本角色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也有迪丽热巴和金世佳等人表演上的问题。剧本的人设设计上,竟然采用了男女主角“从敌到友”的模式,一上来,先让男主角“敌视”女主,稍后,在日常工作当中,两人互相发现彼此的好,才成为战斗模式之下的好友。这是非常讨巧且老套的叙事路径。有质量追求的电视剧,不会采用这个模式。您见哪部写实剧,会用这种老土且现实当中很难存在的角色关系了?

两位主演的表演方式,也让他们不像打拐工作人员,更像是偶像明星自己。迪丽热巴的问题是不会表演角色情绪,近乎每一场戏,情绪上的表演都是不够的。因此,演技上的缺憾,反应到女主角身上便是,观众们不知道在既定的桥段环境之下,女主角色是什么情绪状态的。金世佳的问题则是,吊儿郎当。这种吊儿郎当,是不符合观众对于打拐工作人员既定气质的审美需求的。

在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的塑造上,这部电视剧则纯然是脸谱化的模式了。截至目前,该剧当中出现的这些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角色,没有一处不是脸谱化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编剧们书斋创作造成的。缺乏真实采风的话,就一定只能用脸谱内容来凑。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该剧对于犯罪分子的塑造上。这些角色,没有立体感,只有平面脸谱的样貌感。一部电视剧的失真,就这么出现了。

再比如说,这部电视剧角色诉苦加煽情。这是非常令人厌恶的叙事手法。《利剑·玫瑰》当中,用了大量的桥段去塑造女主角的勤恳工作,又是熬夜,又是去现场的,更是用其父母的台词来加强这些内容——她每一件事情都冲在第一线,多有危险啊。严肃写实的电视剧,不会诉苦,只会把苦写到真正的桥段当中去,让观众们自己发现。《利剑·玫瑰》属于非常落伍的编剧创作技法,试图用这种诉苦的模式,来实现对于打拐工作人员的歌咏。但是,事与愿违,技法出现问题,诉苦手法,无法实现真正目的,只能实现反向作用力。

外加上这部电视剧煽情,且拿不出真正的原创情感出来,就更劝退观众了。《利剑·玫瑰》的很多桥段,都给人一种法制节目而不是电视剧作品的感觉。就是因为它的剧情桥段当中,那些角色情感的处理,因为煽情的无度,而出现了严重失真。懂行的编剧,不会用这些煽情内容来填充剧作。

在剧本层面上,《利剑·玫瑰》的质量非常低,缺乏原创角色,缺乏合理的角色人设,缺乏故事线铺设的技巧,缺乏写实的能力,缺乏对于叙事逻辑合理性的调动能力等等。因此,一部本身具备题材优势的电视剧,反倒是因为质量不佳,次日收视率下跌严重了。那些鼓吹首日峰值收视率的账号们,真心应该研究一点正事才好。(文/马庆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