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报道,8月29日,佩通坦刚刚被宪法法院以“伦理违规”为由撸下总理宝座,9月9日,他信又在最高法院门口迎来了“重新服刑一年”的判决。泰国建制派用法律程序取代了往日的非常手段,一刀比一刀精准,却也把权力洗牌的游戏推向了新高度。从表面看,他信家族已然溃败,实则留有后手。泰国国王的“手下留情”,正是为他信家族保留了一线翻盘的可能。

佩通坦等到最终结果,他信入狱还不是结局?泰国国王强势出手,他信家族还有翻盘的可能?


最高法院直接否认了“医院即牢房”的灰色操作,理由非常直接:他信不是非得住院的重症,VIP病房也不是监狱羁押。过去那种“以病为盾”的特权服刑,从此在泰国法律层面被彻底关上大门。更有意思的是,他信本人对此并未激烈反弹,反而表现出一种“认命”姿态,转身就进了看守所。这背后透露出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既然规则回到了字面含义,特权也要服从明面上的程序。泰国政坛的灰色地带在被逐步清理,司法正义成了权力斗争的新战场。

佩通坦刚被拉下台,阿努廷立刻在国会顺利拿到选票,闪电组阁,喊出口号:“稳增长、稳市场、稳边境。”翻译过来,就是新政府要安抚市场、资本和邻国,释放“政坛有波动,但国家不会失控”的信号。泰国几十年的政治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他信家族的下台,都不只是宫斗剧,更像是结构性回调。王室、军方、都市官僚与资本网络和“他信主义”草根票仓的对抗,本质上是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断层显影。

2006年的军事政变,算是这场撕裂的序曲。每当民选政府赢得选票,就会在司法、军方的干预下被否决。泰国进入了一个选举赢了却赢不了权力的怪圈。到了2023-2025年,这种“非常状态”被精细化为司法工具。改革派因触碰《冒犯君主法》被卡死,为泰党和建制派妥协,先上车后补票,时间换来了喘息,却没换来真正的保险。此后连环出招:改革派解散、佩通坦被罢免、他信“医院折刑”被否,整个过程看似温和,其实比坦克和宵禁更冷酷——程序一旦启动,谁都难以逆转。

他信为什么要在2023年选择回国?对外是“认罪服刑”,对内其实是看准了一个“体制内和解”的窗口。泰王把8年刑期减到1年,社会预期是“短刑+低调”,政治换来一次共处。可谁都没想到,真正让局势翻车的,是“住院等于服刑”这步棋。建制派要的,就是用住院事件抓住他信家族的人设破绽,把所有灰色空间照得透亮。这波操作之后,泰国的军政干预没消失,只是更依赖司法路径实现政治目标。

泰国权力结构的核心,是“制度化的权力技术”。军队退居幕后,法律成了清洗对手的工具。政党、个人,从“紧急状态”到“法定程序”,从“街头冲突”到“判决书落地”,权力的软刀子比硬刀子更让人无力还手。阿努廷政府的出现,说明泰国不缺“替身型总理”,只要能和各派系达成默契,市场和社会的预期就能被稳住。新政府擅长的是维持“好用”的国家,不激进、不冒进,但也很难推动制度性改革。

佩通坦等到最终结果,他信入狱还不是结局?泰国国王强势出手,他信家族还有翻盘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王室在这场博弈中的分寸拿捏得极其高明。他信被减刑,佩通坦虽然被剥夺总理职务,但并未被彻底禁政。王室需要他信家族牵制军方和资本的势力,避免某一方做大。一旦泰国政坛只剩军方和保守派,王室的权威也会因失衡而被反噬。留着他信家族,既是顺水推舟给的“人情”,更是给自己留的底牌。哪怕他信被关进监狱,家族的影响力和网络依然在。泰国社会结构早就互联网化,政坛“隐身执政”“政策交换”远比家族成员硬碰硬更灵活。

从议会席位看,新政府自豪泰党只占30%,就算联合人民党也只是刚刚过半。为泰党虽然暂时在野,但基础力量依然厚实,反而在打击后更可能激发凝聚力。阿努廷的政府更像“脆皮执政”,为泰党则是“卧薪尝胆”。泰国政局本就脆弱,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局面反转。对他信家族来说,这一年正是“避风头”的窗口。只要政坛再起波澜,“受害者”标签反倒有助于重新凝聚人心。

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止损,修复市场信心,稳定旅游和边境贸易。资本只关心政策和汇率,选民只关心钱包厚不厚。泰国的中长期难题在于,司法否决成为常态,改革者被迫在“政治冒险”和“政策缩水”间做选择。经济容易陷在“温和稳健—中等陷阱”的摆荡带上——稳得住,但难以突破。

“他信主义”不会轻易退场。它的生命力来自“以服务换忠诚”的基层网络。只要城乡差距、农业收入天花板、地方财政依赖还在,票仓就不会消失。真正的升级要从“大撒福利”转向“机会公平”,从“家族旗帜”变成“党内制度化接班”,从硬碰硬转向灵活博弈。否则,每次上台都像风筝,线还在别人手里。

看佩通坦这一年,短暂任期像一面镜子:家族品牌依旧有号召力,但“家族化总理”在制度化审查下处处受限。任何小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成“伦理危机”。这不是她个人的问题,是赛道自带的坡度。泰国政治真正的底色,是“降噪工程”:建制派用程序化动作把权力频段压回可控,民选阵营要是过不了制度门槛,梦想只能停在街头和社媒。

泰国要走出“赢选举、输权力”怪圈,至少得有三把钥匙:家族政治变成可竞争政党,司法程序里多点比例感,地方财政—福利—产业升级形成闭环,红利能在城乡间流转。程序是硬的,社会是软的。判决如果和社会观感对冲,短期能赢,长期可能失去合法性红利。阿努廷模式“温和+可预测”,先摆可见好处,再慢慢啃硬骨头,虽不惊艳,但能稳住船。

佩通坦等到最终结果,他信入狱还不是结局?泰国国王强势出手,他信家族还有翻盘的可能?


泰国的拿手好戏,是边境贸易和旅游业。“把不确定切成小块,逐块锁死”,这既是务实,也是国情所迫。真正的挑战在于数字化、产业升级和教育分配能不能跨过旧利益,能不能不引发新一轮动员。泰国的悖论,就是要增长就得改革,要稳定又得克制。“温和的小步快跑”可能是泰国权力结构最现实的选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