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初,张太后为了震慑宦官王振,避免他专擅用权,特意将他和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召入宫内。在震慑的过程中,有个细节可能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 宣太监王振。振至,俯伏,太皇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女官遂加刃振颈。英宗跪为之请,诸大臣皆跪。 张太后在下令处死王振时,是由她身边的女官拿出武器架在王振脖子上,后来在英宗和诸位大臣的求情下才得以免死,却也吓出一身冷泪。 为什么张太后要惩罚王振,不是由宫内的侍卫执行,而是有身边的女官执行?女官是什么,在明朝权力有这么大吗?

女官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皇帝、皇后管理内宫事务,教授妃嫔宫女妇道女德。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也依照以前朝代的传统,设立女官制度,“内设六尚,以职六宫”,设立六局一司服务皇宫,传习礼教。 “六局”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以下又设二十四司,一司为宫正司,每个局或司都有一两位负责管理的人员和女史,她们被称为女官,区别于一般的宫女。 从六局一司的名字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这些机构的功能主要是负责宫内的衣食住行及其他琐碎事项,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和难度并不高,不识文墨的寻常女子在经过训练以后就能胜任。但作为执掌一局一司的女官来说,要求则高得多。

明代女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从宫外招募,“选良家女子年15以上,或无夫妇人年40以下,能读书写字,谙晓算法担任”,另一种则是从宫女中培养,“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迁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宫掌印”。不论是宫内宫外选拔,都要求女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识。 洪武一朝,女官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到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宫官六尚品职”,女官已经几乎管理后宫所有事务,包括“导引中宫、出纳文籍、宫闱管钥、礼乐起居、朝见宴会、衣服首饰、羽仪仗卫、司膳传膳、医方药物、帷帐洒扫、园苑种植、灯烛膏火、女工课程、饮食薪炭”等等,女官的人数比起洪武初年也大大增加,从最初的75人到283人,达到顶峰。

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女官的地位逐渐下降,她们的大部分职能移交给了宦官,“职尽移于宦官,其宫官所存者,惟尚宝四司而已”,影响力大大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女性,男性在体力上更具有优势,宫内事务逐渐由宦官承担,人数不断增多,负责管理的太监地位上升,女官地位降低。 还有一些需要在外抛头露脸的工作由宦官负责也更为方便,如掌管东厂、出使、监军等,这都是女官不能胜任的。 英宗即位的时候,女官能在太后的授意下惩罚王振,说明当时女官的地位还是极高的,女官不仅可以治理宫女,甚至还配有武器,在太后、皇帝的授意下还可以处罚宦官。但此后关于女官的记载逐渐减少,地位不断下降,相反宦官不断受到重用。

女官制度的没落,为太监专政埋下了伏笔。清代学者朱彝尊在回顾明朝历史的经验教训时便说,“宫官罢设,阉寺乃得横行”。因为女官不受皇帝的重用,让宦官得到皇帝宠信的机会大增,到后面甚至掌握了批红、厂卫,窃取皇帝权柄,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权倾朝野的大权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