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媒体大战的第一个十年,我们习惯了把增长和播放量画上等号。订阅用户、观看时长、完播率,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决定了一部剧的命运,也决定了一家平台能不能继续前进。但在2025年的今天,我们还能相信这些指标吗?现实是:哪怕播放曲线再漂亮,一旦剧集结束,观众的注意力转瞬即逝。

或许正因如此,Netflix 做了一件听起来有点离谱的事——它要在费城和达拉斯开游乐园。

从屏幕到空间

这当然不是迪士尼那样的庞大度假村,而是“Netflix House”——一个设在购物中心里的沉浸式体验场。观众可以在《怪奇物语》的迷宫里摸索、在《鱿鱼游戏》的场景里闯关,或者在《布里杰顿家族》的宴会上喝一杯下午茶。对 Netflix 来说,这不只是票务与周边的收入,更是一次新的尝试:能不能让观众真正走进他们曾经只在屏幕上“看过”的世界?

屏幕之外的空间,带来的是不同的情感粘性。电视剧一旦追完,你可能转身就去看下一部;但如果你在现实里亲手触摸过那些道具、在布景里留下过合影,你对这个故事的记忆会被延长。换句话说,“看”只是短暂的消费,而“进入”才是长期的关系。

为什么大家都在做?

Netflix 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迪士尼早就用乐园证明了 IP 可以在现实里变成一门超级生意;环球靠“任天堂世界”把玩家从屏幕拉进现实,腕带打卡、现场闯关让人一次又一次回头;华纳则让《哈利·波特》的片场变成了常设的工作室之旅,观众愿意买票去看“魔法是如何拍成的”。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仅靠屏幕,观众的注意力太容易被稀释;但只要给他们一个可进入、可参与的场景,故事就会有第二条生命。

屏幕之外的意义

这种转向背后有现实的焦虑。流媒体的订阅已经触顶,广告投放越来越昂贵,单纯靠新增用户很难维持增长。另一方面,观众对“可分享的体验”的需求却越来越强烈:在社交媒体上,发一张自己在剧集场景里闯关的照片,远比发一张剧集截图更有炫耀感。

所以,游乐园不只是生意上的“副业”,它是对内容生命周期的延长,也是对观众关系的再经营。

对影视行业的启示

这意味着影视公司的能力边界正在被重新划定。过去导演只需要考虑镜头如何运作,现在他可能要想:如果观众真的走进这个世界,他们会遇到什么?过去美术只是为拍摄搭建布景,现在要考虑如何让布景能被触摸、能长期维护、甚至能“换皮”更新。

这也是一个产业逻辑的转变:电影和剧集不再只是“播放一次”,而是可以成为“持续经营的场域”。

当 Netflix 也在开游乐园时,我们或许应该反问:仅靠屏幕,我们真的还能留住观众吗?

屏幕之外,观众需要一个可以走进去的世界。那是一种更深的陪伴,一种更长久的记忆,也是内容工业正在悄悄迈向的下一个阶段——体验工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