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承载的故事:故宫文物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飞驰的列车、远航的江轮、山路上的汽车、激流中的竹筏承载了万箱国宝;身躯柔弱、脊梁笔直的故宫人承载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这是故宫人在日军铁蹄之下的坚定选择。他们扛不动枪,但扛起了文物;他们无力阻止国土沦丧,却誓死守护这不绝的文脉。

1931年,“9.18事变”日寇占我东北,平津危急。为了守护国宝,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1933年,开始了第一批文物的南迁,国宝南迁之中,故宫人展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感动。朱学侃就是众多故宫人中的一员,他是故宫文献馆的工作人员。1939年夏,文物从重庆向乐山紧急转移,能雇到的木船只有11艘,水上运输的丰水期太短,故宫人星夜不停地忙碌。故宫职员朱学侃到船上布置装运,曙色微茫,舱中昏暗,朱学侃并未注意到舱盖已打开,一脚踏空,坠身舱底,重伤身亡。他是为护送国宝献身的第一人,年仅32岁。

“巍巍故宫,古物攸同。瑰姿玮态,百代是崇。殷盘周彝,唐画宋瓷。亿万斯品,罗列靡遗。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当《故宫守护队队歌》的歌声飘荡在故宫上空的时候,忠诚的“守护队队员”朱学侃正静静长眠于重庆南岸狮子山。这里并不是他的家乡,却是他流血流汗、工作到最后一秒的地方。他舍命呵护的那些文物都安全了,而他却再不能亲眼看到故宫国宝回家了。

朱学侃,这个名字,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呢?当我们今天在故宫参观的时候,看着那些国宝,我们是否能够想到,这些国宝是当年故宫人的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过来的。就像那句话一样:“他们扛不动枪,但扛起了文物;他们无力阻止国土沦丧,却誓死守护这不绝的文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