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这句话说得没错,有些时候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偏偏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意外。 著名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就是因为意外离开了人世,当时的李小龙只有32岁,他的死因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李小龙的离世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一场意外带走了这个曾经创造辉煌的年轻人,也让世界电影史上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功夫巨星。俗话说,子承父业,李小龙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国豪继承了他的衣钵。 但是李国豪的生命也如昙花一现,这个曾经因为说错话被陈慧敏扇耳光的巨星之子,在28岁的时候因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 巨星之子李国豪

李国豪的身份众所周知,他是巨星李小龙的儿子,在父亲英年早逝之后,他就一直跟随母亲琳达在美国生活,特殊的身份让他从小就有着不同于常人经历。 从刚出生,李小龙就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能够为自己的祖国争光,所以便给他用了国豪二字起名字。 在李国豪小时候,李小龙就带着他学习自己创造的截拳道,当时虽然还是小孩,但跟着父亲练功还依然有模有样,就这样在每天的训练中他上了小学。

小时候常年和父亲练功夫,导致他带着一股天生的傲气。 那时候的李国豪经常和同学打架,同龄的小朋友根本不是他这个练家子的对手,所以他从来没吃过败仗,情况也是愈演愈烈,直到最后被学校处分。 校长在这种情况下将李小龙找到了办公室,经过校长的描述,他也觉得自己儿子的情况很严重。不得已的情况下答应了校长不再教李国豪练功夫。

虽然不准备继续教自己儿子练功夫,但是李小龙并未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在家闲着,每次他去片场都会带着李国豪去,长时间的耳需目染下,自己的儿子也喜欢上了演员这个行业。 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李国豪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像爸爸一样做演员。那时顽皮的他在父亲严厉的教导下,再也没有打过架。 而一切变故都要从李小龙因为意外去世之后说起。

李小龙离世的时候,李国豪仅仅只有8岁,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代表着死亡,他只知道那个对他严厉,又是全世界最爱他的人,再也不会出现在他身边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自暴自弃,刚刚被李小龙教导得有些懂事的他,变得越来越暴躁,在学校打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李国豪变成了一个问题儿童。 没有了父亲的教育,让李国豪险些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最后是陈慧敏将其一耳光打醒。 说错话被陈慧敏扇耳光,28岁意外身亡 陈慧敏打李国豪一耳光的事情,在当时被传得沸沸扬扬,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作为叔叔的“14k”大佬掌掴自己的侄儿呢?这件事还要从李国豪长大之后说起。

成年之后的李国豪,走了父亲走过的路,开始进入电影圈拍电影,因为他是混血儿,而且长相中有父亲李小龙的影子,所以当时很多公司找他。 可是就是因为这件事让李国豪开始反感,因为很多公司找他都是想让他模仿自己的父亲,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镜头面前的一举一动,他认为这样并不好。 何况当时外界对他有很多称号,诸如“李小龙接班人”、“星二代李国豪”等等。这让从小就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他无法接受,所以在接戏的时候很反感模仿自己的父亲。

也是因为这件事,他很久都接不到一部电影,后来李小龙生前好友,“14k”的老大找到了自己的这个侄儿,并且帮他联系到了一个出境的机会。 在出于陈慧敏和李小龙的面子上,电影公司给他开出了250万的片酬,但是到了拍摄现场,投资方要求他做一些他父亲的经典动作时,他又拒绝了。 当时陈慧敏也在现场,于是便上前劝说,只是李国豪态度坚决,怎么都不同意,最后竟然脱口而出:“我不是中国人,我是美国人。”这样的话。 陈慧敏听到后非常的气愤,作为李小龙的好朋友,他自然知道李小龙看重什么,所以当即上前给了李国豪一巴掌并且说:“要不是因为你的父亲是李小龙,你连2万都拿不到。”

这件事结束后,李国豪被自己的叔叔打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他将父亲的遗愿放在心里,开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做起来演员。 最后成果不错,还获得了奖,获奖之后他决定回美国继续发展,却不曾想这一次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94年,回到美国的李国豪参与电影乌鸦的拍摄,在片场他有一场被对手枪击的戏,原本拍戏都是使用的道具枪,但是那天不知为何被人偷换成了真枪。

因此,李国豪在电影现场中弹倒地,被送去医院之后抢救无效身亡,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8岁。 生者当加倍珍惜生活 李国豪的离世,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将他看作是李小龙的接班人,认为他经过几年的磨练,一定会有和李小龙一样的成就,或者说可能会超过李小龙。 但是一场意外将他带走了,他没有机会继续奋斗,也没有机会向观众展示更好的自己了,而他也仅仅留下了《杀戮都市》和《龙霸天下》等几部小投资的电影。

关于造成李国豪死亡的那把枪,至今未找到任何关于凶手的证据,他的死因和他父亲李小龙一样,成为了一个谜,或许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但是那时候为时已晚。 如今,很多时候生活会有些,身边总是会有一些关注的人因为意外离开人世,而身为旁观者,除了感到惋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倍珍惜现有的生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