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又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动力、强引擎。

“活化”文化遗产、振兴“山东手造”、推动文旅融合……文化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田忌赛马、老马识途、围魏救赵、滥竽充数、一鸣惊人……听了讲解,我才知道,那么多我熟悉的成语故事都出自家乡临淄。”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张琦晖同学一边参观齐文化博物馆,一边感叹。

暑期来临,“博物馆热”“研学热”持续升温。位于淄博的齐文化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者。市民游客或聚精会神地听讲解,或饶有兴趣地“上手”体验手作。齐文化博物院副院长姚素娟说,博物馆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丰富,成为生活新风尚和多元化的城市“会客厅”。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全省备案博物馆总量达812家,平均每1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去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8750万人次。

“博物馆热,本质上是文化热,证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在齐文化研究院院长毕雪峰看来,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就要创新探索,用群众接受的方式普及优秀传统文化。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丁德翠介绍,淄博市已有17家博物馆被纳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借助技术手段,推动博物馆宣传推广和文创开发“跨界破圈”。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还打造了山东首家“博物馆之城”文创大集,首批12家特色博物馆自去年6月进驻以来,展销文创产品百余种,销售额突破180万元。

“全省各级博物馆和考古机构馆藏文物数量有500余万件。我们要充分发挥山东博物馆联盟的作用,盘活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效能,在博物馆公共服务提升、活态展示、‘博物馆+’跨界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共有共享的文化家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郑同修说。

山东手造赋能乡村振兴

最近,家住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北海新城小区的王莎莎,正跟着滨城区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蔺飞飞学习剪纸。

王莎莎爱上这门手艺,源于蔺飞飞在社区组织的一次非遗公益宣讲课。这堂课不仅让王莎莎多了一个爱好,也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我边带娃边剪纸,两边都不耽误。”

今年,王莎莎和蔺飞飞一起参加首届国家非遗年会,两人创作的剪纸作品和文创产品很快被“抢光”,王莎莎的原创剪纸作品《福意多多》还获了三等奖。“用剪刀剪出更多文创作品,剪出幸福的路。”谈起未来,王莎莎信心满怀。

滨州海瓷、聊城东昌葫芦、威海金镶玉锡雕、临沭柳编、菏泽木雕、淄博陶瓷琉璃……这些令人爱不释手的“山东手造”,不仅把传统活力与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我省将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重要内容,持续探索非遗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莒县“世唯一”莒绘为农村妇女群体搭建就业平台,开展产品制作、产品绘画、电商销售等多项培训。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支部引领、匠人授艺、群众参与”的人才培育模式,带动周边5000余名群众就业。

“依托非遗资源,创意设计、打造一批齐鲁乡村手造品牌,壮大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文善常介绍,我省注重引导优秀民间艺术融入生活、融入产业,带动10万多农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省共有17个民间艺术项目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二;2023年以来,全省共培育“山东手造”区域公共品牌20个、重点企业20家。

“数字+”“文旅+”拓宽产业新天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树峰在32厘米高的葫芦上,用连环画展示了古代义士鲁仲连射书救聊的故事。这个刻花葫芦作品《射书救聊》被深圳客商看中,签下订单。让王树峰意外的是,这项生意是在网上谈成,全程没有和客户碰面。

“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聊城市东昌府区,有葫芦种植户5000余户,种植面积3万余亩,葫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年综合效益达16亿元。当地开拓网络销售平台,目前网络销售工艺葫芦达700多万个,客户遍布海内外。东昌府区还联合青岛卡奥斯打造全国首家葫芦产业互联网平台,孵化出从育种、范制到大数据、电商营销、葫芦产业基金、葫芦艺术创作的全产业链、全艺术门类文旅产品。

“数字+文化”,融出新活力,开拓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市场。在菏泽,全市农村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超8.5万人,约57万人通过电商产业链延伸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曹县依托1.4万余个网店,仅去年就实现汉服销售额72亿多元。青岛东方影都不断强化“超强大片”特产地品牌效应,在前不久揭晓的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中,4部电影均在东方影都摄制完成。

盛夏的齐鲁大地,迎来文旅“狂欢”。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我省加快推进东部“千里滨海”、西部“鲁风运河”、南部“红色沂蒙”、北部“黄河入海”、中部“长城寻迹”五大主题廊道建设,累计建成1754公里,将五大廊道景点连通起来。

走一趟乡村游,赴一场“田园诗画”之约。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民宿集聚区”概念,推进旅游民俗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重点村48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7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