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很多地方是把土豆当主食吃的,比如英国的国菜就是炸鱼配薯条,还有烤土豆,土豆泥,土豆派等等。

不过在中国,土豆历来是被划入蔬菜行列的。国人很少有直接拿土豆当主食的,基本上是做成菜,比如酸辣土豆丝、土豆片回锅肉、土豆烧排骨、土豆炖牛肉等等。或者是用土豆做成小吃,比如锅巴土豆,以及四川这边的狼牙土豆。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土豆作为配菜是非常好吃的,但若是把它当成正儿八经的主食很多人就接受不了了。
土豆在国内之所以成不了主食,主要原因是传进来的时间较晚,大家对它的接受度还没有转换到主食上面去。
同时以土豆为主食的地区集中在物产不够丰富的欧洲,而中国有广阔的温带、亚热带气候,热量条件好,种水稻和小麦都吃不完,根本就轮不到土豆来发挥。

而且跟米面相比,土豆有两个较大的劣势。
第一,热量比米面低,不那么扛饿!
先说说最实在的,吃饱肚子这件事。
小时候跟奶奶去磨坊,看着金黄的麦粒倒进石磨,磨出细细的面粉,奶奶总说:“这面粉金贵,一碗面能顶半天活儿。”那时候不懂,直到后来学了营养学才明白,这话里藏着热量的秘密。
查过数据才知道,每100克生土豆的热量也就77大卡,而同样重量的生大米有346大卡,小麦粉更是有350大卡。
就算都煮熟了,差距也没小多少。米饭的热量是116大卡/100克,馒头能到223大卡,而土豆煮熟了也就100大卡出头。

这意味着啥?要是一顿饭想吃饱,吃土豆得比吃米饭多盛小半碗。可真到了干体力活的时候,这点差距就显出来了。
一些在工地干活的朋友说,中午食堂要是做土豆炖菜,得啃俩馒头才够。要是赶上吃米饭,一小碗就顶事儿。
土豆由于热量较低,看着吃了一堆,过俩小时就饿,哪有米面‘扎实’?
这可不是咱中国人挑嘴。在粮食金贵的年代,“扛饿”是硬道理。北方人种小麦,磨成面粉蒸馒头、擀面条,一碗下去能扛住半天农活。南方人种水稻,一碗白米饭下肚,田间地头跑一天也不慌。

土豆呢?它更像“锦上添花”的角色,炖肉时加几块,炒菜时切一盘,能让饭桌上更丰富,但真要当“顶梁柱”,热量上就先输了一截。
其次,土豆不耐储存
土豆这玩意儿太“娇气”,压根存不住。
去年秋天,我在小区团购了20斤土豆,想着慢慢吃。结果放阳台没两周,一半的土豆发了芽,皮上还长了绿斑。

我妈看见直心疼:“这要是搁以前,得赶紧埋地窖里,还得垫沙子,通风不好就烂,温度不对就发芽,伺候起来比伺候孩子还费劲。”
这可不是夸张。咱中国人存粮食,讲究“藏得住”。小麦收割了晒干,装在粮仓里能存大半年。水稻脱了壳,晾干了放缸里,只要不返潮,一年都坏不了。就算磨成面粉、做成馒头,晾干了也能放好几天。
可土豆呢?它是块茎,身上带着“活”的气息。温度高了会发芽,芽里的龙葵素还有毒。温度低了会冻坏,一冻就软塌塌的,没法吃。潮了会发霉,干了会缩水变糠。

老家的地窖里,红薯能堆着过冬,土豆却得一层沙子一层土豆地码着,每隔几天还得翻一遍,挑出坏的,不然一颗烂土豆能坏一筐。
我记得以前村里种土豆,收了就得赶紧吃,吃不完的换粮食。五斤土豆换一斤面粉,大家还觉得划算,因为“放不住的东西,再多也不算真粮食”。
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能存住”比“产量高”更重要。小麦和水稻就像踏实的庄稼汉,默默在粮仓里待着,啥时候需要啥时候拿。土豆却像娇贵的客人,得天天盯着,稍不留意就“走了”。
其实这些年,总有人说要把土豆当主粮。超市里有土豆粉、土豆面包,甚至还有土豆做的“米饭”。可真到了咱老百姓的餐桌上,它还是更像个配菜,炒土豆丝得配馒头,土豆炖牛肉得就米饭,很少有人顿顿吃土豆当主食。

当然了,土豆没成主粮,不耽误它受欢迎。夏天拍个凉拌土豆丝,冬天炖个土豆粉条,谁不爱那口粉糯?它更像餐桌上的“调味剂”,让日子多了点滋味,却不必承担“顶梁柱”的重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