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近日落幕,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第29任总裁。由于自民党仍是日本国会最大政党,高市早苗大概率将在10月中旬的首相指名选举中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但其面临的执政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经济政策面临现实制约。高市早苗在竞选阶段将经济复苏作为核心议题,提出以赤字财政刺激和战略产业保护为核心的政策组合,但这一主张受到三重现实制约。
一是财政空间已近极限。高市早苗倾向于推行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主张增发赤字国债。然而,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已突破1200万亿日元,占GDP比重超过250%,是发达国家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当前,日本央行为抑制通胀已开启加息周期,新增国债发行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对日元信用的担忧,加剧国债收益率上升,推高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抑制经济活力。
二是产业保护与市场规律矛盾突出。高市早苗主张强化“技术安全”,将多项产品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试图减少对华市场依赖。但现实是,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对华出口占比较高,部分龙头企业的重要利润来自中国市场。所谓“经济安全保障”政策恐怕会导致日本企业丧失全球竞争优势。
三是民生关切与政策重心的错位。高市早苗竞选期间的政策宣讲更聚焦财政刺激与产业保护,对民众迫切关注的养老金缺口、老年人护理资源短缺等问题一笔带过。但这些民生问题若久拖未决恐导致其快速失去民心。
其次,外交安全政策面临内外阻力。在外交与安全领域,高市早苗试图强化日美同盟、推进修宪强军,但这一路线正遭遇来自国内外的双重阻力。
一方面,日本对美深度依附加剧战略被动。高市早苗将强化日美同盟作为外交安全政策的核心,但这一路线正陷入依附大于自主的困境。她主张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不仅计划提高驻日美军费用分担比例,还承诺采购更多美式先进装备以同步两军作战体系。这种追随式协作虽短期提升了日本在同盟中的“存在感”,却让日本逐渐沦为美国地区战略的辅助工具,在对美关系中越来越失去话语权。特朗普政府不仅威胁将进一步提高防卫费占比和驻日美军费用等,更在关税问题上对日施压。目前,日美虽初步达成关税协定,但双方对于协定中的巨额投资问题仍存分歧,不排除日美之间重新爆发关税摩擦的可能。
另一方面,修宪是高市早苗长期坚持的目标,但这一主张面临国内制约。日本社会对“修宪改变和平属性”的担忧始终存在,多数民众担心修宪会增加日本卷入地区冲突的风险,对修宪的支持度长期处于低位。另外,当前日本自民党在国会的席位也无法达到修宪的门槛。
第三,政策推行面临重重束缚。高市早苗的胜选难掩其执政根基的脆弱性,而当前自民党少数执政格局更使其政策推进举步维艰。从党内关系来看,自民党派系妥协的基础极不稳固。此次总裁选举中,高市早苗在首轮主要靠地方党员票跻身第二轮,并最终以185票对156票的优势胜出。增加的国会议员票大多来自小林鹰之、茂木敏充等败选阵营。这是党内各派利益妥协的结果,而非源于对高市早苗的坚定支持。未来,一旦各派利益发生冲突、平衡被打破,高市早苗执政稳定性将遭受直接冲击。而且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2024年众议院选举、2025年参议院选举中接连失利,已失去国会两院多数席位,成为“少数执政党”。这意味着高市早苗提出的经济刺激法案、防卫预算案等重大提案,必须争取在野党支持才可能获得通过。但如何既提出符合自身主张的政策又获得在野党支持,则是摆在高市早苗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前,日本正处于内外矛盾交织的关键节点,无论谁当选首相,在短期内都难以摆脱现实结构性困境。因此,高市早苗今后面临的政策挑战绝不轻松,也无法排除成为下一个“短命”首相的可能。(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颜泽洋)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